老年休克的发病机制

优生优育 2025-02-24 09:38优生优育www.buyunw.cn

尽管休克的原因各异,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各种休克均表现出相似的病理生理特征。这些特征包括血液循环的有效灌注量绝对或相对减少,组织灌溉不足,神经和体液调节机制的代偿性补偿过程,以及代谢紊乱和微循环障碍等。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可能会导致心脏、大脑、肾脏、肺等重要器官的功能衰竭,甚至细胞坏死。

休克的病理生理过程中,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代偿有效循环血量的不足,体内交感神经活动会迅速增强,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导致微静脉和小静脉收缩,回心血量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肌的氧气消耗,反而加重心脏的缺血和缺氧。在休克期间,迷走神经也参与其中,大量乙酰胆碱在神经突触间隙积聚,抑制心肌收缩,减缓心率,进一步影响身体的代偿能力。

体液因子、介质和代谢产物也参与了休克的病理生理过程。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一些休克因子、组胺、内源性样物质、氧自由基等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物质的产生和变化进一步影响了休克的发展和预后。

休克还常常伴随着微循环障碍。在休克的早期阶段,人体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微动脉、微静脉等血管普遍痉挛,动静脉短路开放,使微循环血流灌注减少。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导致组织灌注减少,组织细胞缺氧和酸性产物增加。这些变化进一步加剧了身体的负担,对身体的器官和功能造成严重的损害。

当低灌注状况持续无法改善,身体的持续缺氧状态将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微循环的血管会逐渐失去对内源性茶酚胺的敏感性,与此组胺和其他介质开始发挥作用,使得代谢性毛细血管床的容量增加,血流变得缓慢,毛细血管阻塞现象加剧。血压水压扩大,组织开始出现水肿,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血压显著下降。这种状况进一步推进我们进入休息损失补偿期,也就是DIC阶段。

在DIC阶段,体内的纤溶系统开始起作用,消耗大量凝血因子,使得血液处于低凝状态,容易出血。如果器官只能修复少量的细胞坏死,那么情况还算可控;但如果细胞坏死数量过多,就会导致器官功能衰竭,最终可能导致生命危险。在休克的治疗过程中,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微循环的状态及其对治疗的反应,以防止DIC的发生。

休克时,身体的代谢性酸中毒常常引发过度通风,呼吸深而快,PaCO2在感染性休克的早期阶段降低,出现呼吸性碱中毒。由于肺氧传递障碍、组织血流灌注减少以及细胞水平红细胞氧离减少等原因,氧气的摄入和利用能力降低。

休克时,组织缺血缺氧导致ATP合成减少、消耗增加,Na+、H2O和K+细胞逃逸,引发细胞水肿并影响各器官的功能。细胞Ca2+超载进一步加剧了细胞的能量代谢障碍。早期休克由于交感神经刺激,胰高糖释放,抑制胰岛素释放糖原异生和肝糖原分解增加,使血糖升高;而晚期低血糖的主要原因是糖原耗尽和肝功能衰竭。

休克期间,组织灌注不良和氧供应不足导致无氧代谢旺盛,产生大量乳酸。后期低血糖刺激糖原异生,身体分解脂肪和氨基酸,增加脂肪酸和一些酸性氨基酸。肝脏去除酸的肾能力降低,导致代谢性酸中毒。这一系列的后果包括加重红细胞聚集、促进DIC、削弱心肌收缩力、抑制周围血管和心肌对儿茶酚胺的反应等。

对于重要器官的功能损害,心脏、肺、脑、肾、肝脏、胃肠道等都会受到影响。老年人因原本存在的心功能减退、循环血容量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和脏器动脉硬化进展等条件因素,休克时更容易出现并发症且病死率高。关键仍在于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休克是一种复杂的病症,涉及到身体的多个系统和器官。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需要密切关注病人的病情变化,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Copyright@2015-2025 不孕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