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回应结婚登记要户口簿
现行规定及其背后的依据
根据《婚姻登记条例》第五条的规定,内地居民在办理结婚登记时,必须提供户口簿和身份证。这一要求的背后,是为了明确婚姻登记的管辖权,核实身份信息,以及防范可能出现的重婚问题。这一规定与《民法典》中倡导的“婚姻自由”原则并不冲突。
民政部强调,户口簿的作用远不止于此,它还能确认我们的户籍归属、亲属关系等重要信息。提供户口簿并不是对婚姻自由的限制,而是为了确保婚姻登记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面对无法提供户口簿的特殊情况
如果因为某些原因无法提供户口簿,居民可以凭借公安部门出具的、加盖印章的户籍证明来办理登记。对于集体户口的人员,可以提供单位盖章的户口首页复印件及本人户口页,这样也能顺利办理登记。
政策修订的动态
2024年8月公布的《婚姻登记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提议取消户口簿的要求,以适应人口流动的现实情况,推动婚姻登记更加便捷。这一修订的目的是简化流程,降低因户籍问题导致的登记障碍。
尽管草案已经公布,但截至2025年3月,该草案仍在征求意见阶段,尚未正式施行。目前结婚登记仍然需要提供户口簿。
政策实施的争议与建议
社会上有部分网民认为,要求提供户口簿增加了父母干涉婚姻的风险,他们呼吁仅凭身份证实现“一证通办”。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户籍证明开具困难的情况,这需要对基层执行标准进行优化。
对此,民政部重申依法行政,同时强调现行规定符合《民法典》对婚姻自愿原则的保障。对于政策修订的合理性,民政部也在持续关注。
目前,结婚登记仍然需要提供户口簿。但政策调整的方向已经明确,只是需要等待正式立法后才能落地。我们期待这一政策的调整能够更便捷地为民众服务,同时也保障婚姻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在这个过程中,也期待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建言献策,共同推动婚姻登记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