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使孩子早点说话
人们常常看到年轻的母亲抱着婴儿,温柔地呼唤着宝宝叫爸爸妈妈。或许你会想,这么小的孩子能听懂妈妈的话吗?他们真的明白“爸爸”、“妈妈”这些词汇的含义吗?实际上,小儿语言的发育正是从这样的互动开始的。
从婴儿出生的两三个月开始,他们便会发出伊呀学语的声音,如aa、hh、kk等单音。到了半岁左右,孩子开始尝试发出“妈妈”、“爸爸”等声音。父母听到这些称呼时,往往会激动不已,误以为孩子已经真正理解了这些词汇的含义。这并非婴儿真正的语言,他们更不懂词意。这个时期可以被称为“语言前期”,是语言发育的重要起点。
要想让孩子早点学会说话,父母从婴儿两三个月大开始,就需要不厌其烦地与孩子搭话。虽然宝宝最初可能听不懂母亲的话语,但反复的语言刺激会在孩子身上慢慢发挥作用。语言不仅可以刺激宝宝的听觉,母亲或其他家人的口形及神态也会在宝宝的视觉中留下深刻印象。经过反复重复,言词的声音开始成为物体或动作的信号。
例如,当母亲一面喊“妈妈”,一面指着自己,反复多次后,孩子在听到“妈妈”这个词时,就能联想到母亲的形象。同样的过程也适用于“爸爸”以及其他词汇。从出生10个月起,孩子在词音、物体或动作的联系基础上,开始逐渐理解词的意义。在听懂词义后,孩子会从模拟声音开始,逐渐说出来。这是小儿语言的发生过程,而这个过程只有在不断的语言交流中才能逐步丰富孩子的语言。
值得注意的是,小儿语言发育有其最佳时期。错过这个时期再进行补救可能会事倍功半。2至5岁是小儿语言发育的最佳时期,其中2岁左右是口头语言发展的最敏锐时期,而5岁左右则是掌握词汇能力最快的时期。父母一定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多与孩子交流,促进孩子的语言发育。
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孩子的语言发育,父母除了要经常与孩子搭话外,还要把声音与实物或动作结合起来。例如,在教授名词时,要指着相应的实物;在教授动词时,要展示相应的动作。父母也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物词汇,如器具、动物、食物等,帮助孩子掌握词汇。研究数据显示,在4岁孩子掌握的词汇中,名词占50%,动词占27%,这说明在帮助孩子掌握词汇时,应侧重于名词和动词的训练。
随着育儿知识的普及,科学育儿的重要性已经被广大父母所认识。每个父母都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关爱,做好家长这一重要的人生工作。除了所提到的促进语言发育的方法外,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育儿知识值得了解,如儿童心理自卑的表现、哪些行为会挫伤孩子的正义感以及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等。想了解更多科学育儿知识,请进入育儿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