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获救后担搜救费

健康养生 2025-04-16 16:59健康新闻www.buyunw.cn

近年来,针对违规的“驴友”们,多地开始实施有偿救援制度。这一制度的背后有着深厚的政策背景,同时也有着一系列典型的案例。

一、政策背景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八十二条第三款的规定,接受救助的旅游者需要承担个人费用。正是基于这一法律依据,多地开始实施有偿救援制度。例如,池州石台县正计划推进“先救援后追偿”的机制。

二、典型案例

1. 江西宜春、百丈山事件:

五名“驴友”因擅自进入未开发的山区而陷入困境。在成功获救后,他们签署了《承诺书》,并共同承担了2万元的救援费用。这次事件是江西省首次尝试对救援费用进行追偿,救援行动涉及近千人,持续了18小时。

2. 陕西鳌太线事件:

一名18岁的男子违规穿越鳌太线后失联,其家属最终支付了8万元的救援费用。救援队表示,收费的目的是震慑违规行为,并推动陕西省的山地救援收费模式。

3. 黑竹沟景区事件:

该景区曾对违规穿越者追偿6.3万元的救援费,成为国内首个搜救追偿案例。

三、争议与建议

有偿救援制度也引发了一些争议。部分公众对追偿标准的合理性表示质疑,担心这会影响救援队的积极性。救援队则强调收费可以提高救援效率并减少冒险行为。对此,专家建议将违规行为与个人信用评价体系挂钩,通过法律的完善和执法的强化来减少违规行为。

四、发展趋势

石台县等地区正计划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细化有偿救援的实施细则,推动“先救后偿”常态化。民间救援组织也在“公益+付费”的混合模式,以应对日益增长的救援需求。有偿救援制度的实施不仅是对于违规行为的惩戒,更是为了提醒广大旅游者,在享受大自然美景的也要遵守相关规定,珍惜生命。这一系列制度的推进与实施,旨在构建一个更加完善、更加人性化的救援体系,为旅游者的安全保驾护航。这也标志着我国旅游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成熟。

Copyright@2015-2025 不孕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