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捞手机日入一万
西湖景区有偿打捞事件背后的故事
一、事件背景介绍
在美丽的西湖景区,一群特殊的打捞人员悄然崭露头角。他们为游客提供手机或贵重物品的打捞服务,每次收费高达1500-2000元。若未能成功打捞,则收取半价。五一假期期间,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多,他们的订单量也增至每日5-6单,单日收入竟可达近万元。
这些打捞场景并不容易。西湖水深约2米,淤泥遍布,打捞工作需潜水进行,难度可想而知。或许正是基于此,他们才自称“应急救援”或“义务服务”,但实际收费行为与景区官方并无直接关联。
二、官方严肃回应
面对外界的质疑和舆论的压力,西湖景区迅速作出反应。他们明确表示,简单打捞不收费,专业打捞队的收费标准为300-500元/次,未成功则只收取50元。同时强调,涉事男子并非景区工作人员。经过调查,这一事件实为杭州宜诚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的商业推广行为。他们自编自导拍摄“有偿打捞”视频,以此进行营销。西湖景区执法部门已介入调查,认定该公司涉嫌违法违规。
三、争议与后续发展
这一事件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部分网友认为高额收费属于“趁火打劫”,尤其是那些假借“救援”名义收费的行为。也有观点认为,潜水打捞需要专业技能和设备,合理收费无可厚非。
面对舆论的压力,公司法定代表人及涉事打捞人员黄易勇表示,他们本想通过志愿活动宣传扩大影响力,但对于策划的更多细节却避而不谈。目前,该公司社交平台联系方式已无法正常沟通。
随着调查的深入,事件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截至2023年5月的调查结果公布,这一事件实质上是一次商业炒作行为。相关责任人正面临法律的追责。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商业推广的乱象,也引发了社会对公益事业和商业行为边界的深入思考。希望这一事件能为未来的商业推广行为敲响警钟,让更多的人思考如何在追求商业利益的不损害公众利益和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