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阳后出现肺炎人群约为8%

健康养生 2025-04-16 08:46健康新闻www.buyunw.cn

今日(1月8日),我国新冠病毒感染正式调整为“乙类乙管”。关于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总体态势,以及政策转换与春运叠加可能带来的疫情风险,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接受了总台央视记者的独家专访。

记者史迎春询问,不再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后,老百姓如何了解疫情情况。焦雅辉司长表示,从全国范围来看,2022年12月中旬,发热门诊的就诊量迅速上升,随后急诊量也进入高峰期,意味着重症救治的高峰同步到来。目前,主要的城市如直辖市、省会城市等正在渡过或已渡过感染高峰。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在春运之前也迎来了感染高峰。根据趋势,春运期间这些地区可能会迎来急诊和重症的发病高峰。

对于“乙类乙管”实施后,老百姓实际感受的肺炎人数较多的情况,焦雅辉解释,在之前的诊疗方案中,轻型病例是没有肺炎表现的,而普通型才出现肺炎。从我国奥密克戎临床病例的分型情况来看,出现肺炎的即普通型的占比相对较低,约为8%。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即使比例再低,出现肺炎的绝对数值也会是一个庞大的数目。

在春运背景下,焦雅辉认为,1月8日开始实施“乙类乙管”后,春运期间和春节前后不一定会出现感染高峰,但可能会出现急诊和重症的高峰。特别是农村地区,由于急救体系相对薄弱、救治资源不足,重症病人的及时转运成为最大的挑战。

焦雅辉进一步介绍,全国三级医院包括地市级医院、县医院的急诊和重症监护室床位使用率快速增长。截至去年12月25日,全国二级以上医院重症床位使用率约为54%,而目前这一数字已达到约80%。面对前所未有的医疗救治任务挑战,国家卫生健康委早在去年就制定了应对奥密克戎大规模感染的工作方案,并多次强调加强医疗资源准备。

实施“乙类乙管”后,我国疫情防控工作重心从预防转向救治,围绕“保健康、防重症”的目标,做好医疗资源准备刻不容缓。焦雅辉表示,农村地区的重症救治压力是春节期间的最大考验。为此,中组部、民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制定了农村的疫情防控方案,并组织车辆运力,协助转运重症患者。要求市县之间建立转诊的绿色通道,确保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随着一年一度的春运拉开帷幕,焦雅辉强调,农村的重症病人转运是当前的最大挑战。各级党组织和要积极组织资源,确保这些患者能够及时转运并得到救治。总台央视新闻记者对于过去三年的疫情防控历程进行了深入的,向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提出一个深刻的问题:从整个疫情防控视角来看,过去的三年中究竟发生了哪些显著的变化?

焦雅辉司长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解答。从体系、能力、人员队伍到应对心态,各个方面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转变和提升。

从临床角度观察,虽然当前的肺炎病例数量令人忧虑,但临床反馈的信息显示,与三年前的肺炎相比,其影响程度已经有了显著的不同。现在的肺炎患者在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干预后,绝大多数都能康复。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变化,预示着我们的医疗体系和防控策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焦雅辉司长还指出,疫情波及的人群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三年前在武汉,受影响的主要是青壮年人群;而现在,受影响的更多的是脆弱人群,包括高龄人群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尤其是那些未接种疫苗的人员。这也提醒我们,防控工作需要根据人群特点进行精准施策。

焦雅辉司长用一句鼓舞人心的话语总结了自己的观点:“曙光就在前头”。我们一定能取得胜利。这段话语充满了信心和决心,让我们对未来的疫情防控充满了期待。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坚定信心,最终必定能战胜疫情,迎来胜利的曙光。

Copyright@2015-2025 不孕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