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如何添加辅食
宝宝辅食添加的九大原则让新手爸妈不再迷茫
宝宝辅食添加是每位家长都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通常来说,宝宝在4-6个月大时,肠道开始分泌淀粉酶,可以消化含淀粉的食物,这时就可以开始考虑添加辅食了。但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时间表,何时添加要根据宝宝的自身情况来决定。那么,如何知道宝宝已经准备好接受辅食了呢?
当宝宝发出以下信号时,就表明宝宝需要添加辅食了:进食和排泄有规律、两餐奶之间很快感到饥饿、对奶以外的食物显示出兴趣、会用舌头压住食物等。但请注意,如果添加时宝宝不感兴趣或持续拒绝,那就先不要强迫,最晚添加辅食的时间也不要晚于6个月。
在添加辅食的过程中,家长应遵循以下九大原则:
第一大原则是从一种到多种。刚开始添加辅食时,只能给宝宝尝试一种食物,并持续3-4天或一周,观察宝宝的消化情况和反应。如果宝宝喜欢并适应这种食物,再尝试另一种。这样做的好处是,如果宝宝对某种食物过敏,家长能迅速发现。
第二大原则是从稀到稠。宝宝的辅食应从流质逐渐过渡到半流质,再到固体食物。应根据宝宝的消化和牙齿生长情况逐步过渡,从菜汤、果汁、米汤到米糊、菜泥、果泥等。这样有助于宝宝熟悉食物的天然味道,养成不偏食的好习惯,同时促进肠道蠕动。
第三大原则辅食从细到粗。刚开始添加辅食时,食物的颗粒要细小、口感要嫩滑。随着宝宝的长牙和吞咽功能的锻炼,可以逐渐把食物的颗粒做得粗大些,这样有利于促进宝宝牙齿的生长和锻炼咀嚼能力。
第四大原则是从少量到多量。给宝宝尝试新的食品时,一天只能喂一次,且量不宜大。比如添加蛋黄时,先从1/4个开始,逐渐增加。
第五大原则是不适要立刻停止。父母要密切观察宝宝的消化情况,如果出现腹泻或其他不适,要立即暂停添加该食品。
第六大原则是吃流质或泥状食品。在宝宝开始添加辅食的初期,流质或泥状食品适合宝宝消化吸收。但不能长时间如此,否则会影响宝宝咀嚼能力的发展。
第七大原则是辅食不能替代乳类。6个月以内的宝宝主要食品仍应以母乳或配方奶粉为主,其他食品只是补充。
第八大原则是添加的辅食要鲜嫩。父母在给宝宝制作食物时,除了注重营养,还要注重口味。辅食应以天然清淡为原则,可稍添加一点盐或糖,但不可添加味素和人工色素等。
第九大原则是愉快心理。为宝宝营造一个快乐和谐的进食环境,在宝宝心情愉快和清醒的时候喂食。当宝宝不愿吃时,不要强迫,以免给宝宝带来负面情绪。
遵循这些原则,让宝宝辅食添加过程更加顺利,让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