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回应停用知网
中科院与知网的博弈:费用争议引发学术资源去垄断讨论
一、中科院立场
近日,关于中科院与知网的费用争议引发了广泛关注。中科院表示,知网续订费用高达“千万级别”,且续订条件较为苛刻,双方尚未达成一致。自2022年4月20日起,暂停使用CNKI数据库,转而采用万方、维普等替代方案,并计划年内不再恢复访问。这一举措显然对科研造成了一定影响,但中科院通过文献传递、万方和维普数据库等替代措施努力保障科研需求,声称这些替代方案可覆盖80%的文献资源。
二、知网的回应
针对中科院暂停使用知网的说法,知网官方却多次强调“停用不属实”。其表示,在过渡期间服务并未中断,并将继续提供支持直至新协议签署。知网还表示,其合作模式正在从统一采购调整为院所联合采购,以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自1997年起,知网与中科院便开始了长期合作,并承诺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三、事件争议点及行业背景
这场争议的焦点在于双方表述的矛盾。中科院内部人员确认停用属实,而知网方面则表示服务仍在延续,这让事件陷入了所谓的“罗生门”。行业背景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知网此前因频繁涨价遭到多所高校的抵制,被指责利用市场支配地位抬高费用。有专家呼吁反垄断及著作权监管部门介入,以维护学术资源的公平和正义。
四、后续影响与展望
这一事件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数据库续订争议,更是引发了关于学术资源垄断问题的广泛讨论。对于中科院而言,此次事件促使其加速调整数据库采购策略,多元化资源保障模式,以保障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这也促使知网反思自身的定价策略和合作模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科研需求。未来,我们期待双方能够达成新的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学术资源的发展,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一事件也将成为推动学术资源去垄断、走向公平共享的重要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