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宫颈癌的三大信号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癌症并非全然无法预防或治愈的疾病。实际上,有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另外三分之一可以经过有效治疗,甚至治愈。而预防癌症的关键,就在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选择和健康行为。
我们特别聚焦在宫颈癌这一领域。宫颈癌,是目前医学界已经明确其病因的癌症,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了解、防范其致病因素来有效预防。那么,究竟什么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因素呢?那就是HPV病毒,也被称为人乳头瘤病毒。
HPV病毒是一个大家族,有200多种亚型。这些亚型中有一些与宫颈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被称为高危型HPV。头号嫌疑犯55%~60%的宫颈癌与HPV16有关,而HPV18与10%~15%的宫颈癌紧密相关。除此之外,HPV病毒感染还可能引发肛门肛管癌、阴茎癌、口腔癌等。
那么,HPV病毒是如何传播的呢?它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但非性接触传播方式也包括母婴垂直传播、密切接触污染物以及医源性传播等。值得注意的是,HPV阳性的母亲有可能通过胎盘或阴道分娩感染新生儿,最近的研究还显示,HPV在母乳中的检出率约为2%~8%,因此也有可能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也有研究指出,游泳池、坐便器等卫生设施通常不会传染HPV病毒。
当身体出现一些信号时,我们应该提高警觉。异常阴道流血、阴道分泌物增多以及下腹经常疼痛,这些都可能是宫颈癌的早期征兆。对于这些信号,我们必须保持警惕并及时进行检查。
预防宫颈癌的主要手段包括定期体检和接种疫苗。宫颈癌筛查并不复杂,可以通过细胞学筛查和HPV筛查来进行。而HPV疫苗则是全球首个把癌症作为适应证列入说明书的疫苗。不同价数的HPV疫苗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女性,例如九价HPV疫苗适用于16~26岁女性,四价HPV疫苗适用于20~45岁女性,二价HPV疫苗适用于9~25岁女性。接种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手段之一。
《HPV疫苗与宫颈癌筛查的双重守护》
即便我们拥有强大的HPV疫苗作为护卫,也不能对宫颈癌的筛查掉以轻心。宫颈癌,一个令人闻之色变的名词,它警示着每位女性:健康不容疏忽。接种疫苗,只是我们与疾病抗争的一道重要防线,而每年的宫颈癌筛查,则是守护健康的另一把利剑。
关于怀孕生子的黄金时段,社会上流传着诸多说法。对于宫颈癌患者而言,她们是否还能拥有生育的权利?答案是肯定的。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要进行详尽的医学评估。
当面对宫颈疾病,患者应首先前往医院,通过科学的病理检测明确病情。借助先进的影像学技术,观察肿瘤是否存在转移迹象。对于那些渴望保留生育功能的女性,更需借助高度的磁共振检查,全面评估肿瘤的大小、侵犯范围以及淋巴结状况。如果肿瘤局限在宫颈,且体积较小,经过严格的术前评估无转移迹象,那么腹腔镜手术甚至阴式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可能成为她们的选择。但如果肿瘤较大,超过2厘米,那么开腹手术可能是更为安全的路径。
那么,宫颈癌患者在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后,何时可以踏入人生的新阶段,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对于那些未接受放化疗的患者,术后半年便可以开始孕育新生命。而那些接受了联合化疗的患者,则需要等待至少化疗后的一年半。值得注意的是,手术后的一年至一年半是宫颈癌容易复发的关键时期,这段时间的随诊与复查尤为重要。
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不同,宫颈癌患者在完成生育后,并不一定要切除子宫来预防复发。但前提是必须严格遵守医生的随诊建议,保持与医生的紧密沟通,确保健康得到全面的守护。
在这场与健康的博弈中,每位女性都是自己的守护者。接种疫苗、定期筛查、科学评估、规范随诊,让我们携手,为健康加油,为生活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