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神经病的软件(世界上第一个神经病)
世界上最特别的软件“谷歌地球”,仿佛是一个全球美景的记录者。这款软件汇聚了世界各地的美景,让你一览无余地欣赏中国、印度、韩国等国家的风土人情。而且,借助手机的摄像头,你还可以拍摄自己心仪的照片。它也有一个让人稍感遗憾的缺陷,那就是无法随时随地查看,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下使用。
现在,让我们转向另一款由九号公司投资孵化的付费App“空气投篮”。这款由66 Studios出品的App在Apple Watch上大放异彩,仅仅上架一天,就引发了社交网络的热议。就像其广告语所说,“六块钱买一整天的快乐”,它迅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自第一个版本于6月19日上架以来,空气投篮App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凭借用户的口碑相传,迅速走红。在短短的时间内,它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惊人的成绩。目前,这款App已连续两周排名苹果App Store总付费榜第一,并在包括美国、韩国、澳大利亚、英国和中国台湾等15个国家和地区夺得体育榜冠军。
空气投篮App的logo和界面设计简洁明了,其核心玩法就是使用佩戴Apple Watch的手发力投篮,通过体感识别技术模拟出篮球入网的声效。尽管名字叫做投篮,但开发团队还新增了空气甩鞭、空气摩托、空气和空气巴掌四种玩法,这些创意虽然看似有些“中二”,但却能带给用户实实在在的“爽感”。
背后的研发团队是一支由15人组成的精英团队,其中研发人员占比高达70%。创始人和CEO卫来拥有互联网和机器人行业的工作背景,他主要负责产品设计。团队的其他成员分别来自机器人、VR、互联网等领域,共同致力于技术研发、供应链、市场与销售等方面的工作。在开发空气投篮App之前,他们曾成功打造过一款儿童教育类的智能硬件玩具和App。值得一提的是,该团队在2021年4月获得了小米集团、红杉中国基金和顺为资本共同投资的天使轮融资。
为何会选择将“空气投篮”这个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动作做成一款App呢?CMO陈旭表示,这既受到了脱口秀演员庞博的启发,更是源于对上班族的行为洞察。像空气投篮这样的小动作,其实是一种自我解压的方式,能够让人有一种类似于小确幸的即时满足感。创始人卫来一直在思考如何为用户打造一款轻量级且能迅速解压的产品,而可穿戴设备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苹果手表端的应用市场是一个尚未完全开发的市场,用户急需看到一款有趣或有用的产品来体现手表的智能化属性。“在元宇宙的大背景下,我们的产品旨在通过娱乐化的、轻巧便捷的方式调节用户的心理状态。”
空气投篮App的成功在于它提供了情绪价值。其亮点在于极简轻感的设计,没有复杂的操作和过度设计的画面,将声音反馈作为体验核心。它还与零售紧密结合,这种小而美的“玩意儿”在某个特定市场确实可以取得相对可观的收益。
为软件付费在中国虽然需要培养用户习惯,但对于像空气投篮这样的产品来说,一次性付费的买断制方式更能吸引到精准用户。创始人卫来认为,付费用户有更大可能成为忠实用户,他们希望产品变得更好,并愿意向他人展示自己购买的具有品位或独特价值的产品。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满足用户内心诉求的产品无疑占据了重要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在付费用户群体中,这样的产品更是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说到硬件,开发团队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成功地将空气投篮App转化为智能手表这一硬件载体上的生动应用。这样的经历为其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开辟了新的盈利路径。未来,公司不仅可能推出自家的可穿戴设备,更有可能与知名品牌厂商如小米、华为、OPPO等携手推出合作款设备。这样的合作模式无疑为团队带来了丰富的盈利模式。
谈及空气投篮App的走红,背后却存在着一些外界的误解。实际上,这款App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团队创意与实力的结晶。令人惊讶的是,这款产品的宣传与推广几乎完全依赖于用户的自发传播。从社交媒体的分享内容中,用户主动搜索并下载使用,使得空气投篮App在短时间内迅速走红。
说到玩法,空气投篮App提供的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娱乐方式,更是一种内容的传递。其天然带有传播属性,无需过多的推广便能覆盖到更多的用户群体。团队在社交媒体上与用户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创造新的玩法。如“空气”和“空气甩鞭”等创新玩法,都是用户与团队共创的成果。
尽管这款App看似是“直男杀手”,但事实上女性使用者的比例更高。这一发现让团队意识到,抓住用户情绪的重要性远超过简单的年龄划分。通过融入对情绪的理解,并结合可穿戴设备的优势,空气投篮App成功获得了都市白领和学业繁重的学生们的认可。
对于团队来说,创意并非问题所在,而是如何选择和实现这些创意。每一次的产品会议都会诞生许多创意,但开发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团队必须做出选择。尽管如此,团队依然坚信其创意的壁垒和先发优势。通过洞察用户需求、技术积累以及与用户的紧密互动,空气投篮App在手表应用市场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体感识别技术的运用也是其独特优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