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4要点 防止H5N6禽流感侵袭
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防疫医师邹宗对当前台湾、日本和韩国的禽流感情况进行了介绍。尽管禽鸟类中出现了H5N6禽流感病毒的感染报告,但尚未发现该病毒有人禽间传播的案例。
禽流感,即家禽流行性感冒,其主要的致病原为新型A型流感病毒。目前在台湾造成疫情的H5N6便属于此类流感病毒。此类病毒一旦感染禽鸟类,便容易引发群体感染,使同在生活范围内的禽鸟类也难幸免。根据邹医师的说法,禽流感病毒需要发生突变才能具备有效的人传人能力。目前H5N6病毒仅在禽鸟类中传播,全世界仅有中国大陆出现过禽传人的案例,这表明禽传人的几率相对较低。
对于台湾民众而言,虽然罹患H5N6禽流感的几率极低,但仍需警惕。特别是以下四类人群,属于高危险感染族群,需特别小心:饲养家禽或鸟类为主的业者、前往禽流感流行地区旅游的游客、有机会接触野鸟/候鸟的学者或爱鸟人士,以及喜爱吃半生熟禽类食物的民众。这些人群的共通点是“直接接触禽鸟类的几率偏高”,若未做好清洁工作,感染H5N6病毒的风险将大大提高。
邹医师指出,H5N6禽流感患者的初期症状类似于一般流感,包括发烧、头痛、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结膜炎、肌肉痛、腹泻等。一旦发现这些症状,民众应尽快就医,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针对被确诊的禽流感患者,目前主要采用抗流感病物(如克流感)进行治疗,同时辅以呼吸治疗、体液补充等支持性疗法。若病情不稳定,可能会引发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败血性休克、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为预防H5N6禽流感的侵袭,邹医师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并归纳出四个预防方向供民众参考:避免接触禽鸟类是首要原则。只要避开接触禽鸟类的机会,就能大幅降低患病几率。对于家里饲养宠物禽鸟的民众,清理排泄物时应先戴上口罩及胶质手套,清理完毕后必须用肥皂洗净双手。
虽然H5N6禽流感的存在令人担忧,但只要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保持警惕,就能有效避免其侵袭。掌握关键四步,抵御禽流感侵袭H5N6的预防之道
在充满挑战的当下,禽流感的防控尤为关键。尤其对于那些家中养有宠物禽鸟的朋友们,必须提高警觉,严格遵循废弃物的处理规定,以防止任何形式的禽流感病毒传播。若宠物禽鸟不幸死亡,应当如同一般废弃物一样妥善处理,绝对不能随意丢弃。这不仅是对生命的尊重,更是对公共健康的负责。
我们需要高度关注食物来源和状态。在当前的疫情频发时期,我们不仅要避免购买来路不明的禽鸟类及其产品,而且在食用禽肉(如鸡、鸭、鹅)和蛋类之前,一定要确保它们已经被充分煮熟。这是防止病毒通过食物传播的有效手段。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防控禽流感的关键一环。我们应该在任何出现疑似感冒症状的时候立即戴上口罩,以防止病毒的传播。在户外活动时,我们需要保持警惕,避免任何部位接触到可能的污染源。一旦双手可能带有病毒或细菌,绝不能允许它们接触到眼、鼻、口等黏膜处。回家后,更要遵循科学的清洁流程,先用肥皂清洗双手、更换外衣后再与家人交流。
尽管目前还没有针对H5N6禽流感的疫苗(仅H5N1禽流感有疫苗可预防),但我们仍然强烈建议民众每年接种流感疫苗。这不仅能帮助我们强化基础抵抗力,降低感染率,尤其对于那些孕妇、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及其主要照顾者来说尤为重要。
由《妈妈宝宝杂志》授权刊登,未经同意禁止转载。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妈妈宝宝怀孕生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