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补不要毒!防中药重金属4妙招
补冬养生,中药材药膳进补成热门。陈旺全中医师提醒,选购药材需留心,谨记“闻、摸、看、问”四大辨识原则,避免购买到劣质药材或遭受重金属污染的药材。
立冬补冬,冬日是养生的好时机,人们常会选择各种中药材炖煮药膳来进补。在这个药膳补身的旺季,也是药材商获利的好时机。消费者在购买药材时应特别留意药材的新鲜度和完整性,以免成为冤大头。
如何辨别药材的好坏呢?陈医师强调了“闻、摸、看、问”四大原则。
一、看一看
观察药材的外观,看其是否完整,有无反潮、软烂、发霉、变色等异常状况。对于果实类药材如红枣和山楂,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取一颗剥开,观察果核与果肉的颜色。如果果核颜色与果肉相近,呈现土黄色,那么药材新鲜度足够;如果果核颜色已经转变为深咖啡色甚至黑色,可能存在变质风险,不宜购买。
二、闻一闻
许多药材为了保鲜和保持药性,会选择烘干、切片等方式保存。但也有一些药材可能经过硫磺熏制,以避免生虫和增加卖相。但硫磺熏制的药材可能有重金属残留,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经过硫磺熏制的药材会散发出刺鼻的硫磺味,因此购买时闻一闻,如果有刺鼻的硫磺味,则不宜购买。
三、摸一摸
触摸药材的质地,如果药材拿起时除了本身的质地外,出现大量黄白色细屑、粉末,可能有保存不当、产生有害物质的问题,不宜购买。
四、问一问
消费者可以询问药材的原料来源、是否经过许可等,以了解药材的品质和是否符合含量标准。国内对于中草药的重金属含量有严格的管制中心,定期进行抽验,消费者可以询问商家以获取相关信息。
除了以上四大原则外,还要在烹调前先行清洗药材的步骤,以确保安全无虞。防中药重金属污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建议消费者购买正规渠道的药材并留意药材的产地和采收年份等信息。总之只有选购到优质的药材才能发挥出药膳的最佳效果为冬日养生加分!守护药补安全,清除中药中的有害物质残留:清洗与开盖的双重保障
在当下这个注重健康养生的时代,中药因其独特的疗效备受瞩目。随着而来的安全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对此,陈旺全中医师提出了实用的建议,让我们在熬煮中药时,有效降低重金属、农药等有害物质的残留。
除了谨慎选购药材,认准那些可靠、值得信赖的商家外,陈医师特别强调了两个关键的步骤:清洗和开盖。
在熬煮之前,对药材进行简单的冲洗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可以去除药材表面的脏污,还能有效减少残留的农药。我们知道,农药和重金属残留是中药中常见的有害物质,它们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这一步骤绝对不能忽视。
更重要的是,在熬煮过程中打开锅盖。很多人可能习惯于全程封闭熬煮,但实际上,打开锅盖有助于蒸气的散发。这一简单的动作不仅有助于药效的释放,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去除部分农药,进一步降低有害物质的残留量。
在追求健康的我们必须确保摄入的每一份中药都是安全可靠的。清洗和开盖这两个简单步骤,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却是守护我们健康的两道重要防线。
这篇关于中药安全的文章由网友『遥不可及』至本站。我们重视每一位网友的声音,如果您发现文章中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需要提醒的是,文章中的内容仅供参考,读者在做出决策前应进行独立的研究和判断。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健康把关,为安全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