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双十一”提示:防范商家促销套路谨防各类电信诈骗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再次拉开帷幕,各大商家纷纷推出各种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针对这一购物盛宴,中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要保持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按需消费,防范商家的促销套路,并加强自身维权意识,谨防各类电信诈骗。
在促销规则方面,消费者需要特别留心。每年双十一,商家都会推出预售、满减、红包、优惠券等促销手段。消费者在下单前,一定要认真阅读各平台和商家的预售及促销规定,详细了解定金及尾款的支付时间、退还条件以及优惠券的使用条件等。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情况下,“定金”支付后,如果消费者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支付尾款或不想购买此件商品了,“定金”是不予退还的。建议广大消费者切勿冲动支付定金,也不要忘记在规定时间内支付尾款。
今年,不少电商平台推出了新的保价政策,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消费者对于预售促销活动的信心。消费者反映保价规定复杂繁多,容易被商家的套路所迷惑。针对这一问题,中消协建议消费者提前明确保价时间、方式、价格范围等规定细则,并及时咨询商家和平台客服。消费者在观看直播带货时,也要保持理性消费,选择资质全、信誉好的正规直播平台进行观看和购买。
双十一期间也是各类电信诈骗的高发期。购买前,消费者应注意慎点各类红包领取及促销短信链接,以免个人信息泄露或财产损失。购买后,如果接到快递丢失、商品缺货等信息时,应及时拨打平台和商家及物流公司的官方客服电话咨询确认。消费者还需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仔细阅读隐私政策及条款,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针对今年的特殊背景,许多地区受疫情管控影响,物流受限或停运,收货时长无法保障。中消协建议消费者在下单前与商家和物流客服确认商品是否可以发货。由于双十一期间订单数量较多,消费者需要关注订单信息,避免错收和漏收快递,产生不必要的售后维权纠纷。在购买急需品和生鲜易腐商品时更要提前规划物流配送时长以避免财产损失。
双十一购物节虽然热闹非凡但也需要消费者保持清醒的头脑科学的消费观念合理的消费行为这样才能真正享受到购物的乐趣同时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中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正规平台理性购物避免盲目跟风保持警惕避免掉入商家的促销陷阱中。科学理性消费,警惕冲动消费陷阱
每年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都是一场消费者与商家的激烈博弈。铺天盖地的“全年低价”、“巨惠特卖”等促销广告,以及五花八门的“种草视频”、“安利软文”,无不试图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让消费者陷入冲动消费的漩涡。
面对这一现象,中消协向广大消费者发出呼吁。在面对明星、达人主播的带货热潮时,消费者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明星同款”所迷惑,避免盲目跟风购买不必要的商品。理性消费,量入为出,才是我们应该秉持的消费理念。
消费者也要警惕那些诱人的“低价爆款”、“拍一赠多”等商家宣传。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而忽视了商品的质量和服务。选择自己真正需要的商品,注重商品的实际价值,避免冲动消费带来的后悔和浪费。
为了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中消协也敦促各电商经营者以消费者为中心,真正做到让利于民。多一些透明与真诚,少一点算计和套路,让消费者能够在公平的环境中享受购物的乐趣。电商经营者应该主动承担经营主体责任,公平对待每一位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商品和服务,让消费者能够放心安心消费。
我们也应该倡导绿色低碳消费理念。避免过度囤货和重复购买,选择环保、低碳的商品,为保护环境尽一份力量。让我们共同抵制冲动消费,践行科学理性的消费理念,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