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生存期心血管问题趋显专家呼吁:多学

健康养生 2025-04-14 09:25健康新闻www.buyunw.cn

中新网上海报道,关于肿瘤患者可能遭遇的心脏问题,这并非危言耸听。

在“复旦中山肿瘤心脏病团队工作回顾会议”上,专家们揭示了令人关注的事实:肿瘤本身及其治疗手段可能加重患者原有的心血管病变或引发新的心血管疾病。更令人担忧的是,心血管疾病对肿瘤患者的长期生存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ICIs相关心肌炎的高致死率尤为引人关注。

好消息是,过去十年间,中国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有了显著的提升。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一份生存报告显示,5年总生存率已提升至71.3%。这一成果基于对近30万名患者的长期密切随访。

钱菊英教授,作为本次会议的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及心内科副主任,强调了肿瘤患者生存期内心血管问题的重要性。她指出,肿瘤合并心脏病的诊治随访既不同于传统的心脏病治疗,也不同于传统的肿瘤科治疗。需要推进肿瘤心脏病多学科团队的建设,以提供全方位、个体化的治疗,帮助肿瘤患者不再因心脏问题而陷入困境。

事实上,肿瘤患者合并心血管病的情况越来越普遍。由于肿瘤心脏病学仍处在起步阶段,肿瘤学和心血管病学的“专业壁垒”使得许多患者面临“求医无门”的困境。这一领域在临床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他们的肿瘤心脏病多学科诊疗团队率先在华东地区开设肿瘤心脏病MDT门诊,通过不同学科的协作,打破专业壁垒,为患者提供最佳诊治方案。该团队还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案例经验。

为了进一步帮助心血管科和肿瘤科的医生,该团队撰写了《肿瘤心脏病学真实世界病例索骥》一书。书中包含了丰富的真实病例,包括药物引发的心脏不良反应、肿瘤合并心脏原发疾病等问题。针对ICIs心肌炎等热点问题,该书从是否需要激素治疗等医生关心的议题出发,提供了不同科室的专业意见。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心内科肿瘤心脏病亚专科主任程蕾蕾主任医师介绍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临床诊疗实施建议》。该建议对现有证据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更新,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可实施的指导。

在会议当天,还发生了两项重要的签约仪式。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与程蕾蕾团队关于ICIs相关不良反应的专利转化签约引人注目。

上海市抗癌协会康复管理专委会的成立也引起了关注。该专委会旨在补齐肿瘤全程管理中的“康复管理短板”,并倡导整合康复管理理念。“肿瘤康复促进工作者赋能培训”慈善公益项目也正式启动,为基层的肿瘤康复促进工作者提供全新的培训体系。这一项目涵盖了肿瘤的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等学科知识,以及心理社会支持基本技能和运动营养、康复保健基本方法等。

这些努力旨在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疗和管理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康复和生活。

Copyright@2015-2025 不孕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