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惩网络暴力“按键伤人”(人民时评)
近年来,网络暴力现象愈发严重,其表现花样翻新,潜在危害巨大,传播范围广泛,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我们必须及时对网络暴力现象进行研判,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大力整治乱象。
网络暴力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事实上,这类事件在各类媒体上屡见不鲜,甚至有些已经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在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纷纷就网络暴力治理提出建言。他们建议制定反网络暴力法,明确网络暴力的法律定义,并进一步完善网络暴力治理体系建设。为了帮助网民有效防范网络暴力侵害,多家网站平台近期集中发布了指南手册,从多个维度提供防护。
一直以来,网络暴力都是网络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从建立健全预警预防机制到依法从严处置处罚,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在《关于进一步压实网站平台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的意见》等文件发布后,网络平台积极配合,加大了网络暴力治理力度,维护了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
我们也应看到网络暴力的新表现。有人以“搞笑”的名义制作丑化他人的视频、图片、表情包等并传播,给当事人带来极大困扰;有人将网民的正常意见分歧引向地域歧视、性别对立,对不同观点人群进行攻击;还有人在直播、网课等领域实施所谓“直播爆破”“网课爆破”等行为。这些新出现的网络暴力形式传播范围广、潜在危害大,极易给当事人造成伤害。我们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大力整治这些乱象。
为了应对不断显现的网络暴力新问题,网络平台有责任采取新手段进行应对。当前,一些平台的网络暴力防护措施主要瞄准直接的人身攻击、不实信息诽谤,但对“擦边球”式网络暴力的判定和封禁还不够及时。对于网络暴力的处理,有些平台多采用删帖、封号等方式,与执法司法部门的配合联动有待加强,对用户司法维权帮助不足。平台应及时优化措施,改进网络暴力行为判定机制,扩展用户投诉处理途径,并与有关部门执法监管做好配合。
各网络平台特别是主流网络平台应加强对网民的引导,大力传播正能量。在必要时提供真实信息、倡导正确价值取向、明辨事实、澄清谬误,引导广大网民理性上网用网。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网络暴力的土壤,让网络暴力推手无处遁形。
有关部门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细化政策,做好法规落地落实。同时加强技术、聚合力量,推动行业以技术方式破解有关问题。例如推动互联网平台企业加强研发,完善网络暴力内容的算法识别。
网络空间是亿万网民共同的精神家园。面对不断变化的网络暴力现象,我们必须多措并举、重典治乱、持之以恒地坚决惩治网络暴力行为。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让人民群众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