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痿≠肾虚莫乱补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在生理和心理上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常常感到精力不足。将精力不济直接等同于肾亏,未免过于武断。在中医的术语中,“阴盛”的病人,绝对不宜采用“猛药”进行恶补,否则只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实际上,有不少人因为盲目体虚而大量购买和服食补药,结果却适得其反,身体越来越差。
在日常的坐诊中,我发现每天都有不少怀疑自己肾亏的病人前来求医。经过诊断,大约只有一半的人真正存在器质性毛病,即身体的某些器官发生了病变,与肾亏无关。另一半的人虽然表现出肾虚的症状,如性功能减弱、腰酸腿痛等,但主要是因为生活方式不当,只要注意休息和保养,病症自然会得到改善。
肾虚还包括阳虚、阴虚的不同类型,以及程度上的强弱之别。这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仔细诊断,对症下药。接下来,我想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男性阳痿的一些常见误区。
一提到阳痿,很多人就联想到“肾虚”,并认为需要壮阳补肾。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种误解源于传统的认识,民间有“一滴精十滴血”的说法,使得人们误以为需要多补补。无论是南方的太太给先生炖参汤、王八汤,还是北方的男人喜欢食用所谓的补肾壮阳食物,如牛鞭、羊鞭、羊睾丸等,这些都与一些宣传有关。但实际上,阳痿并不都是阳虚、肾虚的表现。
在青壮年时期,肾气最为充盛,因此这一时期的阳痿患者并不多见。有统计显示,肾阳虚在阳痿患者中的比例仅占7.06%,说明阳痿并不都因为肾虚。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补肾药主要是具有类似雄性激素的作用。真正因为雄性激素减少导致的阳痿,主要是睾丸发育不良的患者,他们除了阳痿表现外,还有第二性征发育不全的症状。
对于阳痿的治疗,查明原因至关重要。除了肾虚,阳痿的原因还有很多,如肝气不疏、气血瘀滞、气血不足等。现代医学也认为阳痿有功能性和器质性的分类。由于性激素减少导致的肾阳虚只占一小部分。一概而论地采用补肾壮阳治疗并不一定能达到很好的效果,甚至可能导致一些副作用。
第二个误区是认为只要服用壮阳补品就能提高性欲和治疗阳痿。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一旦男子得了阳痿,就被认为是肾亏。很多阳痿患者在大量服用壮阳药后,不仅病症没有好转,反而出现了口舌生疮、牙龈出血、口干舌燥等副作用。长期大量应用壮阳药还可能抑制男性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兴奋,甚至加重前列腺肥大或前列腺癌的危险。对于由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引起的阳痿患者,服用此类药物甚至可能发生意外事故。
其实,引起阳痿的原因还有很多,如肝气不疏、气血瘀滞、气血不足等,肾阳虚只是其中的一种可能性。针对形形的阳痿症状,千篇一律地采用补肾壮阳治疗并不总是有效的。说,并非所有阳痿都是肾虚的表现,必须改正这一观念。实际上,通过日常的锻炼,阳痿是可以慢慢调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