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禁渔见成效!江豚两次现身湘江望城段

健康养生 2025-04-09 13:48健康新闻www.buyunw.cn

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施“十年禁渔”行动已经走过了两年时光。为了深入了解和评估这一重大保护举措的成果,长沙市动植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近期联手,在浏阳河芙蓉区段、湘江望城段以及捞刀河水渡河段水域进行了详尽的鱼类资源调查。经过辛勤的努力,这一行动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初步成果。

随着调查组采用底置网和定置刺网的方式进行随机取样,浏阳河的鱼类家族被逐渐揭示开来。共发现了22种鱼类,总渔获物重约55公斤,平均体重约317克。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花和黄尾鲴这两种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保护对象。除此之外,调查组还惊喜地监测到大鳍等稀有物种。

对于生物多样性的评估,专家们有着一套科学的标准。除了对鱼类的监测,他们还对水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评估。这一做法旨在更全面地了解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在今年4月至5月,联合调查组完成了湘江长沙段8个断面的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的采集工作,并进行了详细的实验室分类鉴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湘江长沙望城段水域段,调查组竟然监测到了2头次江豚的身影。这一发现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信号,表明湘江段的渔业资源正在持续好转。江豚的出现,是水域生态环境改善、生物多样性恢复的重要证明。

调查也揭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以异育银鲫为代表的人工选育品种,在渔获物中占有一定比例,这可能对天然水域的土著品种的种质资源构成基因污染风险。还发现了福寿螺等外来入侵物种。针对这一问题,长沙市农业农村局提醒市民,不要随意将水生动物放生至自然水域,以免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不良影响。

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的禁渔行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鱼类资源正在恢复,生物多样性正在增强。保护行动仍需要持续进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共同保护我们珍贵的自然资源。

Copyright@2015-2025 不孕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