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危害大,怎么办才好?
胃出血,医学术语称为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因过度劳累、不良生活饮食习惯或某些疾病引发的严重病症。接下来,我们将深入了解胃出血的症状、原因以及应对方法。
我们来了解胃出血的症状。胃出血的主要表现是急性大呕血和黑便。如果出血不超过500ml,患者通常会出现呕血现象;如果以便血为主,患者会在便血前有便意感,便后可能出现双眼发黑、心慌甚至晕厥等症状。患者还可能面色苍白、口渴、脉搏无力、血压下降等。对于溃疡病患者,可能会出现有规律的上腹痛,使用碱性药物可缓解;而胃癌患者除可能触及包块外,还会有明显的食欲不振、上腹不适、消化不良及消瘦等表现,且病情发展迅速。
那么,面对胃出血,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胃出血的治疗方法因病而异。因工作过度劳累、日常饮食不规律、情绪异常紧张等引起的胃出血,以及由急性出血性胃炎导致的胃出血,经过正规治疗后都能得到有效救治。对于由胃、十二指肠溃疡导致的情况,可以选择H2-受体阻滞剂如西米替丁或雷尼替丁进行治疗。如果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以采取三腔管压迫止血,一般注气或水于胃囊,同时给予垂体后叶素滴注。在胃镜直视射硬化剂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除此之外,对于胃出血的患者,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护理也非常重要。患者必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过度紧张;合理饮食,避免摄入粗糙、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一旦出现胃出血的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胃出血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疾病,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了解胃出血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这一病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预防胃出血的发生。一旦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我们还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