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缺铁要怎么办
针对幼儿缺铁的问题,家长需高度警觉。婴幼儿是缺铁性贫血的高发人群,这一状况不容忽视。那么,当我们的幼儿出现缺铁症状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让我们了解一下缺铁性贫血的成因。缺铁性贫血是由于身体缺乏制造血液所需的铁元素而导致的。这种情况在6岁以下的婴幼儿中尤为常见,发病率高达20%至40%。
当孩子的血红蛋白低于110克/升时,就可以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对铁的需求增加。特别是早产儿,从母体带来的铁很快就会被耗尽。
2. 饮食中的铁含量不足。婴儿在3至4个月后,母乳中的铁已无法满足其生长需要,而日常饮食中的铁含量又极低。
3. 铁的流失过多,如长期慢性失血等。
4. 其他因素,如感染、消化问题等。
贫血的幼儿通常会表现出皮肤黏膜苍白、容易疲劳、少动、厌食等症状。严重的贫血还可能导致肝、脾、淋巴结的肿大,甚至心脏扩大。在贫血出现之前,孩子可能已有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表现,这些往往被家长忽视。
针对幼儿缺铁性贫血,家长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当孩子的血红蛋白在100至110克/升之间时,就需要补充铁剂,如硫酸亚铁和富马酸铁。铁剂可能会引发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使孩子无法坚持治疗。
最近的研究表明,隔几天服一次铁剂也能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并且能减少副作用,使孩子更能坚持治疗。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也得到了证实,它能有效地提升孩子的血红蛋白含量。
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通过调整孩子的饮食来补充铁元素。让孩子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瘦肉、肝脏、蛋黄等。维生素C有助于铁的吸收,因此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也是很有帮助的。
面对幼儿缺铁的问题,家长既要关注孩子的饮食,又要及时补充铁剂。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幼儿的缺铁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