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不可忽视的噪音污染
孕期,每位准妈妈都希望给宝宝一个最优质的成长环境。很多时候她们会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噪音污染。研究指出,超过35分贝的音量就可能对宝宝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噪音,这种看似平常的“污染”,对于自我保护能力较弱的胎儿来说,可能带来无法预知的后果。
胎儿的内耳耳蜗从孕妈怀孕的第20周开始发育,这一阶段的胎儿特别容易受到低频率噪音的损害。噪音不仅可能影响胎儿的听力发展,还能影响孕妇的内分泌系统,进一步对胎儿的健康产生影响。例如,噪音可能导致孕妇脑垂体分泌过多的催产激素,从而引发子宫收缩,增加早产的风险。
在孕期,理想的声环境应该是介于10分贝至35分贝之间。然而在现代社会,这样的环境已经难以寻找。如果孕妈每天暴露在50~80分贝的噪声中2~4小时,可能会出现精神烦闷紧张、呼吸和心率增快、心肺负担加重等一系列问题。噪声还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和免疫机能,这些都有可能对胎儿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更严重的是,研究发现,生长在噪声环境中的婴儿,0~3岁每年平均患病次数比其他婴儿高2~4次。
为了保障母婴健康,除了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睡眠习惯外,远离噪音、创造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虽然要完全做到这一点可能比较困难,但孕妈一定要有“噪声会影响优生”的意识,在生活中尽可能减少接触噪声的机会。比如可以临时调换居住地点,远离噪声源;减少去闹市区的次数;不去音量较强的所;把家中电器音量关小;避免家庭成员经常性吵闹等。
为了宝宝的健康,我们虽然无法改变环境,但一定要想办法尽可能地远离噪音。机场、火车站、汽车站、歌厅、迪厅等噪音严重污染区是孕期应该避免的地方。也不要在家里收听过于震撼的摇滚乐。为了获取更多相关知识,流产网小编建议您可以阅读更多相关文章,为您和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