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专家警告,一旦被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必须采取严肃的态度,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了提升治疗效果,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某些慢性再生障碍可能由物理或化学物质引起,患者应当积极寻找致病因素并尽量避免接触。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进展缓慢的慢性疾病,相应的治疗方法也会产生缓慢的效果。患者需要坚持长期治疗,可能有些患者需要持续几个月甚至一年才能真正看到疗效。为了节约成本并实现长期口服药物的治疗目的,一般医院都提倡门诊治疗。只在血红蛋白过低或出现发热、出血等症状时进行住院治疗。
患者若存在慢性感染灶,如慢性扁桃体炎、慢性牙周炎和慢性鼻窦炎等,都应该尽早治疗。这些慢性感染灶有时会引发再障,使得血红蛋白难以提升。
预防感冒对慢性再障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感冒可能诱发再障或使病情恶化。
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如慢性再障患者在病程半年内开始接受治疗,其治愈加缓解率可高达80%,而病程超过两年的患者这一比率降至30%。只要身体出现疲劳、脸色苍白等症状,就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患者需要与医生紧密配合。当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希望每位患者都能坚定信心,积极治疗,早日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