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疝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健康养生 2025-03-17 09:07健康新闻www.buyunw.cn

腰疝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解析

让我们深入理解腰疝的病因。腰疝的先天因素中,肌肉的先天保护机制起着关键作用,这种情况约占腰疝的19%。在后天性致病因素中,腰部创伤或局部切口(如肾切除术后)的愈合不良,以及腰三角区的较弱状态,约占26%。腹内压的升高是腰疝病例中的主要原因,占比高达55%。慢性咳嗽、长期便秘、排尿不良等导致的腹腔内压升高,都会诱发腰疝。而腰肌的萎缩,无论是由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还是肥胖引起的肌肉萎缩,都会进一步削弱肌肉和筋膜的保护作用,使腰三角区域更加脆弱。

接下来,我们探讨腰疝的发病机制。腰部三角形区域是腹壁的薄弱区域,由下腰三角间隙和上腰三角间隙组成。

下腰三角(Petit三角形)位于腰部以下,其下边界为髂胛骨,外边界是腹外斜肌的后边缘,内边界则是背阔肌的前边缘。由于缺乏足够的肌肉层次,这个区域成为腹后壁的薄弱区域之一。

上腰三角(Grynfeltt-Lesgaft三角形)位于第12肋骨和垂直脊柱肌肉的夹角处,位于下腰三角的上部与前部。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弱点在第12肋骨下方,此处只有腹横筋膜,没有背阔肌的覆盖。由于这些解剖结构的特点,这两个区域在受到创伤、腰部手术后愈合不良或疾病导致的肌肉退行性变时,肌肉和筋膜的保护作用会进一步降低。这时,腹腔内压的升高会使这两个间隙出现脱落,形成腰疝。由于上腰三角形相对恒定且间隙较大,所以上腰三角形腰疝更为常见,其内容物主要是小肠和结肠。

腰疝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因素。了解这些病因和发病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腰疝。

上一篇:肩膀疼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不孕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