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如何护理 护理常规知多少?

健康养生 2023-05-30 21:41健康新闻www.buyunw.cn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1、甲、戊型肝炎按消化道隔离,乙、丙、丁型肝炎按血液/体液隔离。有条件时,按病原学分型分室收治。
2、患者使用的食具,大小便器和排泄物,均按规定消毒。接触乙、丙、丁型肝炎患者的血液/体液后要立即洗手;工作中注意避免碰伤皮肤。
3、病情观察注意患者的精神、食欲及疲乏程度,有无意识障碍及其程度;皮肤、巩膜黄染情况;尿、便的颜色;黄疸消退情况;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消化道有无出血等。
4、急性肝炎和重症肝炎需卧床休息,慢性肝炎注意劳逸结合,要避免过度劳累。
5、合理营养进高蛋白质、低脂肪、适量糖类和热能的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
6、预防并发症注意观察牙龈出血、皮肤淤血淤斑等早期出血征象,通知医师作相应处理。注意观察尿量,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测量腹围、体重。保持室内清洁,定时通风,重症患者做好病房内物体表面和空气定期消毒,加强口腔护理,可用3%碳酸氢钠溶液漱口,防止皮肤、肺部感染。
流行性出血热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尽量安排住单人房间,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根据病情给予适合的体位,加床栏,防止坠床。
2、饮食根据病情发展阶段而调整,发热期应给予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低血压休克不能进食可给予静脉营养,少尿期限制蛋白质饮食,给予低钾、低盐饮食,多尿期的后期酌情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注意补充含钾的食物;恢复期应少量多餐,给予高营养饮食。
3、发热期护理绝对卧床休息,禁忌搬动,严密观察病情定时测量体温,发热末期要注意血压、脉搏、尿量情况,及时送检尿标本,发热时可于体表大血管处进行冷敷,不宜用酒精擦浴,协助患者洗漱,保持皮肤、五官的清洁。
4、低血压休克期的护理注意保暖,室温保持在20℃左右,可加盖棉被,毛毯等蔓,严密观察并记录脉搏、血压、意识状态、皮肤温度及24小时出入量等。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以利于快速补充血容量和静脉用药。
5、少尿期护理;严密观察尿量,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严格限制液体摄入量,一般应限制钠盐及钾盐。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并发症。导泻患者应注意大便次数、量、性质,并准确记录。有消化道出血禁用导泻疗法,协助患者做好床上排尿、排便护理。遵医嘱正确使用利尿剂,观察并记录利尿效果。
6、出血倾向时护理密切观察有无皮肤黏膜出血、尿血、便血、呕血、咯血。如出现剧烈头痛、视力迷糊、血压增高应考虑有颅内出血。进行注射时应严格无菌操作,注射后针眼部位压迫时间延长,以防出血和血肿。
7、心理护理热情接待患者,多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痛苦和困难,解释有关病情,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及时解除患者的不适,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帮助其渡过难关。
8、健康教育在出院后仍要休息1~3个月,以后逐步恢复工作,休息期间切记不要过劳,应逐步增加活动量,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多进营养丰富的食物。定期复查尿常规和尿比重以及其他血生化指标,以评价肾功能,防止和及早出现慢性肾损害。


流行性乙型脑炎护理常规
1、采取虫媒隔离,室内彻底灭蚊、降温设备,应保持室内安静并定期进行消毒。
2、患者卧床休息至恢复期,协助做好生活护理,狂躁不安者加床栏,用约束带固定肢体,防止发生意外。
3、初期给予流质饮食,待体温稍退进入恢复期后,逐渐增加营养。昏迷及吞咽障碍者给予鼻饲饮食。
4、乙脑患者高热属中枢性高热,,应积极使用物理降温法,将体温控制在38℃以下,降温时要防冻伤,每2小时测体温有次,将室温控制在25~27℃,可床下放置冰块、使用空调等。
5、惊厥处理观察惊厥征兆,及早采取措施,患者静卧,头偏向一侧,松开领口、裤带,取下义齿、眼镜,用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或开口器置于患者上下臼齿之间,防止咬伤舌、唇。如有舌根后坠、堵塞呼吸道应立即应舌钳拉出。脑水肿或脑疝引起的惊厥以脱水、给氧为主,高热引起的惊厥应快速降温,呼吸道分泌物堵塞引起的惊厥应及时吸痰给氧,脑实质病变引起的惊厥给予镇静剂。
6、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吸痰、翻身拍背等方法协助排痰,痰液粘稠者可给予雾化吸入。
7、重症病例常有明显的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意识障碍加重增高、瞳孔不等大等。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汇报医师处理。
8、保持排便通畅,防止肠内毒素积存,刺激脑细胞产生毒性反应,加重脑损伤。
9、恢复期患者,帮助其进行智力、吞咽、语言和肢体功能锻炼,促进康复。
麻疹护理常规
1、呼吸道隔离至出诊后5日,并发肺炎者延长至出诊后10日。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及探视制度。
2、良好的休息环境患者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病室环境安静,光线不宜过强,空气新鲜湿润,每日通风3~4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注意保暖,避免凉风直吹患者。常用温热水擦浴,及时更衣,保持皮肤清洁。
3、进食于饮水提供清淡,富有营养的饮食,要多饮水,已利于体内毒素排出,增加和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降温和出诊。
4、发热的护理出诊前期和出诊期体温升高,一般不予以降温,否则可因体温下降,而使出诊困难,对烦躁不安或有高热抽搐史的婴幼儿,可给予异丙秦等镇静药。体温超过40度,酌情应用小剂量退热药使高热稍降,以防止抽搐。
5、口、鼻、眼的护理口腔用淡盐水漱口、清洗,口腔黏膜表面有真菌感染的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局部可涂抹制真菌粉剂。麻疹患者鼻分泌物多,应及时清除,以免分泌物积存,形成鼻痂堵塞鼻腔,切忌用指甲强行抠除鼻痂,以免损伤黏膜造成出血或感染,眼睛清洁可用生理盐水、温开水清洗。角膜炎、角膜溃疡及结膜炎较重者,于清洁后交替涂抗生素药液、药膏,每日4~6次。
6、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皮疹的变化。并发喉炎、肺炎或心力衰竭的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尽量少搬动,保持安静。
水痘护理常规
1、执行呼吸道隔离,隔离期为出诊后7日,或至全部疱疹干燥结痂为止。病室定时通风换气,每日4次,或用紫外线消毒,患者到其他科室进行诊治时应戴口罩。
2、轻型水痘可在家中护理治疗。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吸收的流质、半流质饮食。
3、防止疱疹感染的措施忌搔抓。保持手的清洁、常为儿童修剪指甲,婴幼儿可包裹双手或戴布手套,避免抓破皮疹直接接触的床单、被单、内衣、尿布应平整、干净、柔软、勤晒洗。发疹重及疱疹感染者,上述用物每日煮沸消毒15分钟或0.2%过氧乙酸浸泡消毒15~30分钟后清洗备用.
4观察皮疹发展情况,若发现有继发感染症状要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处理。
5、口腔疱疹每天用淡盐水或2%`~3%碳酸氢钠液含漱一分钟,有鹅口疮时用2%~3%碳酸氢钠液漱口后,涂抹制真菌素粉剂。
6、鼓励患者进食,重型水痘患者因口腔疼痛、进食困难,应选择患者喜爱、无辛酸辣味、易咀嚼消化,富有营养的蛋羹、牛奶、粥等半流质饮食,温热为宜。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患者伴有咳嗽、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等肺炎的表现,或有头痛、抽搐、谵妄、昏迷等脑炎症状时,应积极救治。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住单人间,由专人照顾,减少于他人接触,以防感染其他疾病。
  流行性腮腺炎护理常规
1、按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呼吸道隔离。隔离期限为从发病开始至临床症状消失为止,一般不少于10日。
2、急性期患者不论有无并发症均应卧床休息至腮腺肿完全消退,并发脑膜炎应绝对卧床休息。
3、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用淡盐水漱口,3~4次/日。经常检查口腔黏膜有无炎症或溃疡,以防发生脓性感染。
4、患者因腮腺肿大、疼痛,宜进低脂半流质饮食或软食,不食用过硬,干燥及酸味食物,如话梅、泡菜、花生等,并发胰腺炎的患者出现腹痛、呕吐、应暂停进食。
5、并发睾丸炎患者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可用提睾带或布托起睾丸,局部冷敷以减轻疼痛,头痛冰敷头部,高热行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


  狂犬病护理常规
1、按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2、患者应安排单室,病室要绝对安静,光线要暗淡,必要时用窗帘遮挡,避免一切水、光、声、风的刺激,治疗护理操作动作要轻、稳、并集中在一起完成,防止患者受刺激而引起抽搐。
3、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隔离制度,皮肤有破溃应戴手套,戴防护镜,要防止患者躁动期咬伤,抓伤工作人员。
4、患者鼻、咽、喉分泌物及器具要严格消毒。
5、痉挛期尽量安慰患者,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镇静药物或用约束带,加床栏等保护患者。
6、及时、有效地处理伤口可显著地降低狂犬病的发病率。处理要点
(1)伤后应尽快用20%肥皂水或1%新洁尔灭(不可与肥皂水合用)反复冲洗至少半小时,力求除去狗延,洗出污血。
(2)冲洗后用75%乙醇擦洗或碘酒反复涂拭。
(3)伤口一般不予缝合或包扎,以使排血引流。
(4)严重咬伤或咬伤部位为头部、颈部者还需用狂犬病免疫血清,在伤口及其周围进行局部浸润注射(免疫血清试验阳性者应进行脱敏疗法)。,尚需预防破伤风及细菌感染。
 

7、被犬、猫或患狂犬病的动物咬伤者,或被可疑狂犬病动物抓伤,擦伤皮肤或黏膜者均应接种狂犬疫苗。全程5针,在30天内注射完毕,按程序分别于第0、3、7、14日和第30日注射1针

 

Copyright@2015-2025 不孕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