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类症状或为心肌梗死预兆
心肌梗塞的征兆与应对:了解你的心脏
当我们谈论心肌梗塞,疼痛是最显著的症状。当你感受到莫名的心口疼痛时,应当提高警觉,最好马上到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那么,除了疼痛,心肌梗塞还有哪些症状呢?让我们深入了解临床上的五种表现。
一、疼痛
这是心肌梗塞最突出的症状。这种疼痛常常在安静时突然发作,无明显诱因。其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疼痛更剧烈、更持久。有些患者甚至可能无疼痛感觉,而是在起病时即出现休克或急性肺水肿。
二、休克
约有20%的心肌梗塞患者会伴随休克。通常在起病后的数小时至一周内发生。患者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皮肤湿冷,脉搏微弱,血压下降,甚至可能出现昏厥。
三、心律失常
大约75-95%的患者会出现心律失常,多数在起病的一两周内,尤其是24小时内最为常见。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最为常见,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甚至可能因此猝死。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也不少见。
四、心力衰竭
心肌梗塞后,心脏收缩力会显著减弱并出现不协调,因此在起病初期易发生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烦躁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急性肺水肿,出现紫绀和咳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后期可能还会出现右心衰竭。
心肌梗塞还有一些全身症状,如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增快等,这主要是由于组织坏死吸收所引起。这些症状通常在梗塞后的一两周内出现,体温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过39℃。
心肌梗塞病人的饮食与护理
心肌梗塞,尤其是发病初期,对于患者来说,饮食调整至关重要。此时应以少食多餐为主,食物以流质为主,避免过冷过热。随着病情的好转,可以逐渐加入半流食,热能也要适当提高。瘦肉、鱼类、水果等营养丰富的食物都可以适量摄入。保持胃肠道的通畅,防止大便时过度用力加重病情。
饮食应以平衡、清淡、富有营养为主,旨在改善机体状态,为心肌细胞提供充足的营养,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刺激性和过量食物应避免,浓茶、咖啡等也要远离。防止因餐后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增加导致的血流缓慢和血小板聚集,从而避免血栓形成。
在钠、钾平衡方面,镁的摄入也要适当增加,以防止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心肌梗塞患者一般建议低盐饮食,但如果急性期小便中钠丧失过多,则不必过分限制。膳食中的钠、钾、镁摄入应根据病情灵活调整。
对于心肌梗塞患者,绝对禁止吸烟和饮酒。烟酒都会引发冠状动脉痉挛,增加心肌耗氧量,从而可能诱发心肌梗塞。患者应避免情绪过于激动、紧张或愤怒,保持情绪平稳十分重要。
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区别
心绞痛和心肌梗死虽然都属于痛症范畴,但它们之间有着显著的区别。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形成血栓或持久痉挛导致动脉管腔闭塞、血流中断,从而造成心肌缺血性坏死。而心绞痛则是冠状动脉供血量短暂不足,导致一过性心肌缺血,并不会造成心肌坏死。
两者的症状虽然相似,但仍有一些明显的区别点。例如,心肌梗死常发生在休息时,无明显的即时诱发因素,而心绞痛的发作则有明确的诱因。心肌梗死的疼痛时间通常比心绞痛要长,可能达到1-2小时甚至更长;疼痛范围也更广泛,常为前胸或后背,涉及整个心前区,基本无放射痛;心肌梗死的疼痛为压榨痛,非常剧烈,并且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无法缓解。对于心肌梗死的患者,还可能会有烦躁、不安、冷汗甚至濒死感。
疾病百科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属于冠状动脉闭塞引发的病症。临床上有持续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等一系列症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心血管内科医生的专业指导。温馨提示患者,进食时不宜过饱,应选择易消化、含较少脂肪且少产气的食物,并限制钠的摄入量。给予患者必要的热量和营养支持是治疗期间不可忽视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