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心病的治疗用药
我们常听说心脏病是一种可怕的疾病,而风湿性心脏病对于很多人来说却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却不容忽视。那么,面对这种心脏病,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本文将带您了解风心病的中医治疗、治疗用药、起因、症状以及常见并发症。
风心病的中医治疗
风心病在急性期,中医将其分为四种类型:风热外袭、气虚感邪、阴虚发热和气阴两虚。对于不同类型的风心病,中医治疗原则和方法也各不相同。例如,风热外袭型的治疗原则是辛凉解表,采用银翘散加减;气虚感邪型则注重益气解表,使用参苏饮加减。慢性期的治疗主要是控制瓣膜病变的发展,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链球菌感染。中医还推荐了食疗方法,如大黑豆粥和鲤鱼冬瓜汤等。
风心病的治疗用药
对于风心病的治疗用药,无症状期的治疗主要是保持和增强心脏的代偿功能。这需要我们避免心脏过度负荷,适当进行活动和锻炼,增强体质。注意预防风湿热与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心衰时使用洋地黄制剂、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
风心病的起因
风心病的起因多种多样,了解这些起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风心病。例如,链球菌感染、免疫功能异常、环境因素等都可能是风心病的诱因。
风心病的症状
风心病的症状包括乏力、胸闷、气短等。了解这些症状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风心病,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风心病的几大常见并发症
风心病还可能引发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了解这些并发症,有助于我们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保护心脏健康。
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心脏病。了解风心病的中医治疗、治疗用药、起因、症状以及常见并发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风心病,保护心脏健康。在面对风心病时,我们要保持警惕,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守护我们的生命之源。 风湿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与理解
对于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在无症状的情况下,一般不需要手术。对于有症状且符合手术适应症的患者,可以选择进行二尖瓣分离术或人工瓣膜置换术。特别是人工瓣膜置换术,已成为治疗成人主动脉瓣狭窄的主要方法。
手术适应症的具体情况包括:
心功能Ⅰ级的患者无需手术治疗。
心功能Ⅱ级和Ⅲ级的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心功能Ⅳ级的患者需先进行强心、利尿等治疗,待心功能改善后再进行手术。
伴有心房纤颤、肺动脉高压、体循环栓塞及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也应接受手术治疗,但手术风险相对较高。
对于有风湿活动或细菌性心内膜炎的患者,需在风湿活动及心内膜炎完全控制后6个月再进行手术。
风湿性心脏病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心功能不全、急性肺水肿和心房颤动等,这些并发症的治疗也是风湿性心脏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究风心病的起因
风心病,即风湿性心脏病的祸根,很可能与链球菌感染有关。链球菌是一种呈链条状排列的球形细菌,经常寄生在人体的呼吸道内,尤其在儿童的扁桃体处更是其生存和繁殖的场所。
当人体受到寒冷、感冒、疲劳等因素的影响,抵抗力会下降,此时链球菌就会由潜伏转为繁殖,并产生多种毒素侵入人体,引起一系列症状,如发热、咽痛、声音哑、扁桃体红肿等。在链球菌入侵人体后,血清中抗体水平会上升,若超过正常值500单位以上,就被称为链球菌感染。
在链球菌感染的患者中,约有3%会发生免疫性疾病。链球菌产生的毒素与人体产生的抵抗毒素的物质结合形成有害的复合物,这些复合物沉积在心脏瓣膜表面,可能导致瓣膜的损害,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随着链球菌的反复感染和复合物的增多,心脏损害会逐渐加重,最终形成风心病。
风心病的症状表现
风心病在早期通常无明显表现,可能会出现头晕、恶心等现象。随着病情的进展,代偿功能失调,血流动改变,会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如咳嗽、疲劳、心跳加快等。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呼吸困难、咳血等症状。风心病女性患者较多,主要症状包括咳血、夜晚睡不安稳、不能平躺等。
治疗风心病主要依靠中医的力量,通过中药调理从内部开始调理。手术也是治疗风心病的一种方法。无论采用哪种治疗方法,患者都应保持心情愉快,多运动,注意饮食均衡和搭配。
风心病的常见并发症
风心病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是老年人风湿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心肌顺应性降低,前负荷加大等基础因素,加上洋地黄治疗不当等因素容易诱发心力衰竭。对于二尖瓣狭窄和主动脉瓣病变等引起的左房失代偿期患者多有肺淤血引起呼吸困难等症状。心律失常如风颤也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心房颤动,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症状初为阵发性,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转为持续性。在此之前,患者可能会经历多发性房性期前收缩、阵发性房颤或房扑等前兆症状。若不加以控制,这些病症可能逐渐演变为慢性房颤。在房颤的情况下,如果心室率过快,可能会加剧心力衰竭的症状。房颤还容易导致左心房和左心耳内血栓的形成,一旦这些血栓脱落,就可能引起栓塞。
栓塞在二尖瓣狭窄患者中尤为常见。当中度二尖瓣狭窄患者的左心房和左心耳出现扩张和淤血时,血栓的形成几率大大增加,特别是伴随房颤的情况下。这些血栓脱落可能导致脑动脉、冠状动脉、肠系膜动脉、肾脏和肢体动脉的栓塞,进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病症,如脑梗死、心肌梗死、缺血性肠炎、血尿和肾性高血压以及肢体坏疽等。动脉栓塞的发生率约占5%~10%,其中脑栓塞的比例超过60%。
除了上述病症,长期卧床的老年人还可能发生静脉血栓。房颤患者在右心房内也可能形成血栓,一旦脱落,可能导致肺梗死。部分瓣膜钙化明显的患者在接受瓣膜分离术后也可能出现栓塞。瓣膜钙质的存在也被认为是引起栓塞的原因之一。
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单纯的二尖瓣狭窄较少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尤其是在瓣膜严重狭窄、增厚和房颤的情况下。可能是由于房颤、心衰或严重的二尖瓣狭窄导致血流速度减慢或压力阶差变小,使得湍流和喷流现象难以产生,从而不利于赘生物的形成。但近年来,由于导管和介入检查治疗以及瓣膜手术的普及,感染的机会有所上升。在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变得尤为重要。
肺部感染也是心房颤动可能引发的并发症之一。长期的肺淤血降低了肺的顺应性,支气管黏膜的肿胀和纤毛上皮功能的减退为细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加上老年人抵抗力较低,极易发生反复的肺部感染。而感染又可能诱发和加重心功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