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初期症状 糖尿病的食疗

健康新闻 2023-05-31 07:47健康新闻www.buyunw.cn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严重者会造成尿毒症。糖尿病人应常煮紫芝水喝,来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的起因 糖尿病的病因
 
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传统学说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一、遗传因素
  举世公认,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遗传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率在血统亲属中与非血统亲属中有显著差异,前者较后者高出5倍。在糖尿病Ⅰ型的病因中遗传因素的重要性为50%,而在糖尿病Ⅱ型中其重要性达90%以上,引起糖尿病Ⅱ型的遗传因素明显高于糖尿病Ⅰ型。
二、精神因素
  近十年来,中、外学者确认了精神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伴随着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会引起升高血糖激素的大量分泌,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升糖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三、肥胖因素
  目前认为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约有60%-8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均为肥胖者,肥胖的程度与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正比,有基础研究材料表明随着年龄增长,体力活动逐渐减少时,人体肌肉与脂肪的比例也在改变。自25岁至75岁,肌肉组织逐渐减少,由占体重的47%减少到36%,而脂肪由20%增加到36%,此系老年人,特别是肥胖多脂肪的老年人中糖尿病明显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长期摄食过多
  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使原已潜在有功能低下的胰岛素β细胞负担过重,而诱发糖尿病。现在国内外亦形成了“生活越富裕,身体越丰满,糖尿病越增多”的概念。
  近年来,随着对糖尿病研究和认识的不断深入,从分子生物学、电镜超微结构、免疫学、生理生化学等多角度进行控索,对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又有了新的认识。
五、感染
  幼年型糖尿病与病毒感染有显著关系,感染本身不会诱发糖尿病,仅可以使隐形糖尿病得以外显。
六、妊娠
  有关专家发现妊娠次数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多次妊娠易使遗传因素转弱诱发糖尿病。
七、基因因素
  目前科学认为糖尿病是由几种基因受损所造成的Ⅰ型糖尿病———人类第六对染色体短臂上的HLA-D基因损伤;Ⅱ型糖尿病—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溶酶基因和线粒体基因损伤。,不管哪种类型的糖尿病,也不论是因为遗传易感而发病,还是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发病,归根结底都是基因受损所致。换言之糖尿病是一种基因病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
 
一、我国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为
 
  1979年在兰州举行的全国糖尿病研究专题会议上提出,经1980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糖尿病协作组组长会议上修订后,经卫生部审批的糖尿病诊断暂行标准为
 
  1、典型病人 即病人已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口渴、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查空腹血糖≥7.8mmol/L(140mg/dl)或及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不需做糖耐量试验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2、糖耐量试验(OGTT)口服葡萄糖100克,用邻甲苯胺法测定血浆葡萄糖含量,各时相正常静脉血浆血糖上限值如下
 
   正常OGTT上限值   mmol/L(mg/dl)
    空腹       6.9mmol/L(125mg/dl)         
             1/2小时     11.1mmol/L(200mg/dl)         
             1小时      10.6mmol/L(190mg/dl)         
             2小时      8.3mmol/L(150mg/dl)          
             3小时      6.9mmol/L(125mg/dl)
 
  上述血糖值,30或60分钟血糖值为1点,其他各时相血糖值分别为1点,共4点。诊断标准为4点中有3点≥上述各时相标准者即可诊断为糖尿病。其中
 
        1、有典型糖尿病症状或曾有酮症酸中毒病史者,OGTT达到上述标准者称为显性糖尿病;
 
        2、无症状,但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OGTT达到上述标准者称为隐性糖尿病;
      3、无症状,OGTT四点中有两点数值达到或超过上述正常值上限称为糖耐量异常(IGT);
 
      4、无症状,血糖值正常,OGTT在上述上限范围内为非糖尿病。
 
 
  二、世界卫生组织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    
 
      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专家委员会”第二次报告提出糖尿病诊断暂行标准如下
 
  1、凡符合下列标准之一者诊断为糖尿病
 
  ①有糖尿病症状(口渴、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等),任何时候血糖≥11.1mmol/L(200mg/dl)及/或空腹血糖≥7.8mmol/L(140mg/dl),不需作糖耐量试验即可诊断糖尿病。
 
  ②有糖尿病症状,但血糖值未达到上述指标者,应进行OGTT(成人口服75克葡萄糖,儿童每公斤体重用1.75克、总量不超过75克)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可诊断为糖尿病。
 
  ③无糖尿病症状者要求OGTT2h及1小时血糖均≥11.1mmol/L(200mg/dl)。或另一次OGTT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或另一次空腹血糖≥7.8mmol/L(140mg/dl)方可诊断为糖尿病。
 
  2、糖耐量异常(IGT)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5.6~7.8mmol/L(100~140mg/dl)、OGTT测2小时血糖>7.8mmol/L(140mg/dl)但低于11.1mmol/L(200mg/dl)。
 
糖尿病初期症状 糖尿病有哪些症状
 
    (1)体力疲乏、常有饥饿感、出汗、乏力、心悸、颤抖、低血糖;
 
    (2)体重体重缓慢减轻,且无明显的诱因;
 
    (3)口腔口干、口渴、饮水多、口腔黏膜出现瘀点、瘀斑、水肿、牙龈肿痛、牙齿扣痛、或口腔内有灼热感觉;
 
    (4)尿液;男性尿频、尿液多;
 
    (5)皮肤下肢、足部溃疡经久不愈;或有反复的皮肤、外阴感染;皮肤擦伤或抓破后不易愈合,或有反复发作的龟头炎、外阴炎、阴道炎;
 
    (6)眼睑眼睑下长有黄色扁平新生物(黄斑瘤);
 
    (7)血管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
 
    (8)生殖女性发生多次流产、妊娠中毒、羊水过多、或分娩巨大胎儿者。
糖尿病药品 糖尿病用药 糖尿病新药 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糖尿病常用治疗药物及特点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很难彻底治愈,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主要有口服降糖化学药、胰岛素、中药三大类。 
 
    1、口服降糖化学药 
 
    (1)磺酰脲类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抑制ATP依赖性钾通道,使K+ 外流,β细胞去极化,Ca2+ 内流,诱发胰岛素分泌。,还可加强胰岛素与受体结合,解除受体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使胰岛素作用加强。常用的药物有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本脲,格列波脲,格列美脲等。
 
    格列吡嗪(美吡达、瑞罗宁、迪沙、依吡达)第二代磺酰脲类药,起效快,药效持续6-8小时,对降低餐后高血糖特别有效;由于代谢物无活性,且排泄较快,比格列本脲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应;作用持续24小时。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成年型糖尿病。
 
    格列齐特(达美康、孚来迪)第二代磺酰脲类药,比第一代甲笨磺丁脲强10倍以上;,还有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作用,可有效防止微血栓形成,从而预防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适用于成年型糖尿病、糖尿病伴有肥胖症或伴有血管病变者。老年人及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格列本脲(优降糖)第二代磺酰脲类药,在所有磺酰脲类中降糖作用最强,为甲笨磺丁脲的200-500倍,作用可持续24小时。用于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老人和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格列波脲(克糖利)比第一代甲笨磺丁脲强20倍,与格列本脲相比更易吸收,较少发生低血糖;作用可持续24小时。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格列美脲(亚莫利)第三代新的口服磺酰脲类药,作用机制同其它磺酰脲类药,但能通过与胰岛素无关的途径增加心脏葡萄糖的摄取,比其它口服降糖药更少影响心血管系统;体内半衰期长达9小时,只需每日口服1次。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2)双胍类本类药物不刺激胰岛素β细胞,对正常人几乎无作用,而对糖尿病人降血糖作用明显。不影响胰岛素分泌,通过促进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葡萄糖异生,降低肝糖原输出,延迟葡萄糖在肠
 
道吸收,由此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常用药物有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格华止,美迪康)降糖作用较笨乙双胍弱,但毒性较小,对正常人无降糖作用;与磺酰脲类比较,本品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很少引起低血糖;,本品具有增加胰岛素受体、减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还有改善脂肪代谢及纤维蛋白溶解、减轻血小板聚集作用,有利于缓解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是肥胖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首选药。主要用于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也可用于1型糖尿病,可减少胰岛素用量,也可用于胰岛素抵抗综合症的治疗。由于胃肠道反应大,应于进餐中和餐后服用。肾功能损害患者禁用。
 
    (3) α糖苷酶抑制剂竞争性抑制麦芽糖酶、葡萄糖淀粉酶及蔗糖酶,阻断1,4-糖苷键水解,延缓淀粉、蔗糖及麦芽糖在小肠分解为葡萄糖,降低餐后血糖。常用药物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阿卡波糖(拜唐平)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也不影响体重;可与其它类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合用。用于各型糖尿病,改善糖尿病病人餐后血糖,可用于对其它口服降糖药药效不明显的患者。 
    伏格列波糖(倍欣)为新一代α糖苷酶抑制剂,该药对小肠黏膜的α-葡萄苷酶(麦芽糖酶、异麦芽糖酶、苷糖酶)的抑制作用比阿卡波糖强,对来源于胰腺的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弱。可作用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可与其它类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合用。
 
    (4) 胰岛素增敏剂通过提高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利用胰岛素的能力,改善糖代谢及脂质代谢,能有限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常与其它类口服降糖药合用,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常用药物有罗格列酮,瑞格列奈。
 
    罗格列酮(文迪雅)新型胰岛素增敏剂,对于胰岛素缺乏的1型糖尿病分泌量极少的2型糖尿病无效。老年患者及肾功能损害者服用勿需调整剂量。
 
    (5) 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是一新型口服非磺酰脲类抗糖尿病类药物,对胰岛素的分泌有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与磺酰脲类药物类似,但该类药物与磺酰脲受体结合与分离均更快,能改善胰岛素早时相分泌,减轻胰岛β细胞负担。常用药物有瑞格列奈。
 
    瑞格列奈(诺和龙)该药不引起严重的低血糖,不引起肝脏的损害,有中度肝脏及肾脏损害的患者对该药也有很好的耐受性,药物相互作用较少。
 
    2、胰岛素
 
    普通胰岛素由动物胰腺提取的胰岛素,可引起过敏反应、脂质营养不良及胰岛素耐药,不宜长期使用。 
    基因工程胰岛素由非致病大肠杆菌加入人体胰岛素基因而转化生成,其结构、化学及生物特性与人体胰腺分泌的胰岛素完全相同。与动物胰岛素相比,不易引起过敏反应和营养不良。
 
    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诺和灵N。优泌林N)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利用酵母菌产生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为中效胰岛素制剂。用于中、轻度糖尿病,治疗重度糖尿病患者可与正规胰岛素合用,使作用出现快而维持时间长。
 
    中性可溶性人胰岛素(诺和灵R。优泌林R)又称中性人短效胰岛素,结构与天然的人胰岛素相同,可减少过敏反应,避免脂肪萎缩及避免产生抗胰岛素作用。血液中胰岛素的t1/2 仅几分钟,胰岛素制剂的时间作用曲线完全由其吸收特性决定。
 
    双时相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预混人胰岛素,诺和灵30R,诺和灵50R,优泌林30R)为可溶性胰岛素和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混悬液,以诺和灵30R为例,含30%可溶性胰岛素和70%低精蛋白锌胰岛素。可用于各型糖尿病患者。
 
    门冬胰岛素(诺和锐)为一快速作用的胰岛素类似物,与人胰岛素相比,其氨基酸发生了改变,阻断了胰岛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六聚体和二聚体能迅速地解离为单体而有效地吸收,迅速发挥降糖作用,不需在之前很久就注射,提高了治疗的灵活性。
 
    3、中药中药降糖作用不如西药,但中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以及辅助降血糖作用明确,常用的单味中药有地黄、桑白皮、人参、知母、黄连等,中成药有玉泉丸、消渴丸(注意其中含格列本脲),参芪降糖片等。
 
    二、用药注意
 
    1、注意用药剂量,预防低血糖胰岛素和大多数口服降糖药均有引起低血糖反应的危险,严重者可低血糖昏迷甚至死亡,使用时应根据病情选用剂量,并且从小剂量开始。轻度低血糖可饮用糖水缓解,严重时必须静注葡萄糖液抢救。
 
    2、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磺酰脲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为胃酸分泌增加、恶心、
腹痛、腹泻,还偶见粒细胞减少及胆汁淤积性黄疸,并相对其它类口服降糖药更易发生低血糖反应。二甲双胍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和乳酸酸中毒。α糖苷酶抑制剂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腹胀和肠鸣。而胰岛素增敏剂主要是肝毒性。
 
    3、根据糖尿病的不同类型选药1型糖尿病患者终身需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一般选用口服药治疗,但在下列情况需要胰岛素治疗饮食、运动及口服降糖药效果不好时;出现严重、慢性并发症;处于急性应急状态(如严重感染、大型创伤及手术等);妊娠期。
 
    4、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注意老年人往往肝肾功能下降,,应尽量选用对肝肾无毒性或毒性较小的药物,如瑞格列奈,格列喹酮,二甲双胍在病人有肝肾功能不全、心衰、缺氧的情况下,容易导致乳酸酸中毒,,有上述情况的老年人应禁用。老年人不宜选用长效、强效的促胰岛素分泌剂(如优降糖、消渴丸),以导致严重的低血糖,尽可能选用半衰期短、排泄快的短效药物。早期宜联合用药。
 
    5、根据体重选药理想体重(千克)=身高(cm)-105,如果实际体重超过理想体重10%,则认为体型偏胖,首选二甲双胍或α糖苷酶抑制剂。如实际体重低于理想体重10%,则认为体型偏瘦,应选用促胰岛素分泌剂。
 
    6、根据高血糖类型选药如空腹血糖不高,只是餐后血糖高,则首选α糖苷酶抑制剂,如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高,治疗开始即可联合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口服药物,如“磺酰脲类+双胍类”或者“磺酰脲类+胰岛素增敏剂”。,对于初治空腹血糖>13.9mmol/L,随机血糖>16.7mmol/L患者,可给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消除葡萄糖毒性作用后再改用口服药。
 
糖尿病的食疗 糖尿病不能吃什么
 
(l)常见的防治糖尿病食物有薏米、大豆及豆制品、南瓜、赤豆、柚子、胡萝卜、蘑菇、罗汉果等。
(2)山药15克,黄连6克,水煎食用。
(3)绿豆200克,梨2个,青萝卜250克,共煮食用。
(4)乌梅50克,开水冲服。
(5)番石榴干50克,苦瓜1个,水煎食用。
(6)鲜菠菜根100克,干鸡内金15克,水煎食用。
(7)冬瓜100克,鲜番薯叶50克,共煮食用。
(8)猪胰1具,薏米50克,共煮食用。
(9)猪肚1个,葱白数茎,豆豉25克,炖至烂,调味食之。
(10)蛤蜊肉,常炖食。
(11)甲鱼烹熟食之。
(12)活鲫鱼500克,去肠杂后将绿茶10克塞入腹内,蒸熟,忌盐食用。
(13)大田螺清水炖熟食之,饮汤尤佳。
(14)海参、猪胰同煮烂后加去壳鸡蛋,调味食之。
(15)西瓜嫩皮水煎服用。
(16)莲子、茯苓、麦冬,研面蒸糕食之。
(17)枸杞子、白米煮粥食之。
(18)黄芪、玉米须各30克,水煎服用。
(19)南瓜煮汤服用。
(20)苦瓜切片烧炒食用。
(21)大萝卜榨汁加水,用于煮粳米粥食。
(22)桑椹榨汁服用,每次15毫升。

Copyright@2015-2025 不孕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