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的症状 丹毒是什么 丹毒的治疗 丹毒的饮食
健康新闻 2023-05-31 07:47健康新闻www.buyunw.cn
丹毒是什么?丹毒(Erysipelas) 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丹毒虽以“毒”命名,却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其病原菌是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多由皮肤或粘膜破伤而侵入,但亦可由血行感染。
丹毒病 丹毒病因
丹毒的病因:(一)发病原因
本病是由A族B型溶血性链球菌侵入,而致其诱发因素,主要有皮肤或黏膜擦伤或其他轻微外伤,也可由血行感染引起,常继发于鼻炎口腔黏膜及牙齿感染病灶,足癣小腿溃疡瘙痒性皮肤病,接种放射性损伤及皮肤皲裂或轻微摩擦搔抓及轻微外伤均可诱发,尤以不清洁的伤口,更易感染,有些伤口可小至不易被发现,如面部丹毒可由鼻腔内被抓破的小伤口引起,复发性丹毒系由于细菌潜伏于淋巴管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即可复发。
丹毒的病因:(二)发病机制
本病多在身体免疫功能降低时发生,全身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炎、低γ球蛋白血症以及酗酒者均可成为本病的发病诱因,婴儿如发生丹毒可导致败血症死亡率较高。
丹毒的症状 丹毒的临床表现
发病前有全身不适、寒战、恶心等症状,继而局部出现边界的水肿性鲜红斑,迅速向四周扩大,皮损表面可出现水疱,自觉灼热疼痛,可伴发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多见于颜面及小腿部,面部损害发病前常存鼻前庭炎或外耳道炎,小腿损害常与脚癣有关。并常有复发倾向,复发时症状往往较轻。婴儿多见于腹部,脐部感染有关。愈后遗留有色素沉着。需与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鉴别。
〖临床特点〗
一、病因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二、先驱症状畏寒、全身不适、高热,39~40℃
三、好发部位小腿、颜面部。
四、皮损特点鲜红色水肿斑,表面紧张发亮,边界较清楚,严重者可发生水疱 Fig1。
五、全身症状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等
六、自觉症状压痛明显,局部皮温高
七、预后复发性丹毒引起慢性淋巴水肿,下肢反复发作可导致象皮肿。
八、实验检查白细胞总数、嗜中性白细胞增高
〖鉴别诊断〗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癣菌疹
〖预防治疗〗治疗原则积极抗菌,早期、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一、全身治疗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480~800万单位/日 静点,过敏者可用红霉素
二、积极治疗局部病灶如足癣、鼻炎等,下肢应抬高患肢。
三、支持疗法,对症处理。
四、局部治疗呋喃西林液湿敷,外用抗菌素类软膏如百多邦软膏等
五、物理疗法紫外照射、音频电疗、超短波、红外线等
丹毒的治疗 丹毒如何治疗 丹毒的治疗方法
丹毒 如何治疗 怎么办 :外科常见病救治
本资料分为7 部分,介绍了常见的100 种伤病的家庭简易救治方法,除西
医西药外,还介绍了一些中医的偏方、验方、针灸、推拿、封闭及拔火罐等。
内容新颖,方法简便,效果良好,可供一般家庭成员学习使用,是普及保健
知识的好读物。希望能给您的生活带来帮助
丹毒
丹毒是急性淋巴管炎的一种,它的另一个名字是网状淋巴管炎。就是说,
当致病菌通过皮肤的破损,如疖肿、足癣、刺伤、虫螫伤等侵入皮肤引起皮
肤网状淋已管和皮肤全层发炎时,就叫丹毒,俗称“流火”。丹毒好发于头
面部和下肢。起病急,出现寒战、头痛、疲乏、关节酸痛;继而发高热
达39~40.℃,患处很快出现小片玫瑰色红疹,其边界清楚,表面稍肿胀,
局部温度升高并有压痛,按压时红色消退,松手后立即恢复;随后红疹迅速
向四周蔓延,中央区褪色、脱屑,转成棕黄色。面部丹毒在鼻两侧呈蝴
蝶状。下肢丹毒好发于小腿,常伴患肢腹股沟淋已结肿大、触痛。丹毒很少
化脓,一般7~10 天可痊愈。处理如下
1.应积极治疗原发病灶。
2.丹毒病人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局部用盐水或50%硫酸镁湿热敷。
宜吃清淡易消化食物,不吃刺激性食物。
3.外用药治疗
(1)仙人掌或芭蕉叶适量,洗净,捣烂,外敷患处。
(2)选芙蓉叶、侧柏叶、苏叶、冬青树叶、佛耳草、板蓝根等的其中任
何一种,适量,洗净捣如泥,用菜油或鸡蛋清调敷患处。
(3)大黄末20 克,侧柏叶适量捣烂,二味和匀调敷患处。
(4)大黄、芒硝各20 克,共为细末,鸡蛋清调敷患处。
(5)夏枯草120 克,煎汤熏蒸患处。
4.中汤药治疗(1)生甘草、五倍子各30 克,同煎浓汁频服。
(2)金银花30 克,丹皮20 克,生山栀15 克,水煎分2 次服。
(3)玄参12 克,连召、银花、升麻、柴胡各10 克,甘草3 克,水煎服,
每日1 剂。
(4)银花、菊花、地肤子各30 克,荆芥、生地各20 克,水煎服,每日
1 剂。
(5)鲜蒲公英200 克,洗净,切碎,水煎服,1 日2 剂,用药渣外
敷患处,用于治发生在面部的丹毒。
(6)板蓝根20 克,黄苹、连召、牛蒡子各10 克,知母15 克,元参20
克,水煎服,用于治头面部的丹毒。
(7)胆草、黄芩、炒山栀各10 克,生地30 克,车前子、泽泻、赤茯苓
各10 克,木通、甘草各3 克,水煎服,用于治小腿丹毒。
5.针刺疗法选穴曲池(见图5-2)、足三里、血海、阳陵泉、委中和合
谷、三阴交、血海二组,可任选一组使用,两组穴也可隔日交替使用,采用
强刺激、快速手法。
6.点刺放血疗法患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消毒三棱针或大缝衣针点刺患
处,使有少许出血,然后再用黄柏30 克,煎水浸湿纱布作湿敷。
7.丹毒高热不退或反复发作,应送病人去医院治疗。
丹毒的饮食 得了丹毒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治疗时期应过细苏息,多饮温开水。并与康健人断绝,克制打仗。忌食辛辣、荤腥、油腻之品,多吃蔬菜、水果。
丹毒病人饮食宜清淡,克制辛辣、厚味之品,鼓励病人多饮茶水或清淡饮料。
宜凉血解毒食物。绿豆、粳米、黄瓜、苦瓜、马齿苋、绿茶等。
中医学认为,丹毒的病因以火毒为主,可由风湿热诸邪化火而致。此中发于颜面者,又称抱头火丹或大头瘟;发于下肢者,称为流火;产生于复生儿或小儿的丹毒,称赤游丹或游火。辨证论治可分为四型。
(1)风热火炽证见于头面、耳项、臂膊等处,灼红,重则双目合缝,不能展开。伴见口渴引饮,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治以散风清热解毒为主。
(2)湿热火盛证常发于下肢腿股、足背等处,红肿灼热,向上伸张,腹股沟淋投合肿大,行走困难。伴见纳少,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利湿解毒为法。
(3)肝经郁火证发于胸腹、腰背、胁肋、脐周等处,红肿,向四周扩展,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以清肝利湿解热为法。
(4)毒热入营证重证者范畴较大,可见神昏谵语,躁动不安,恶心呕吐等诸逆证。治以凉血解毒,清心开窍,方用清温败毒饮加减。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