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的症状有哪些
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嘌呤代谢障碍,属于关节炎一种。痛风是人体内嘌呤的物质的新陈代谢发生紊乱,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异物炎性反应,即痛风。
第一期——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
在此时期的病人血清中的尿酸浓度会增高,但并未出现临床上的关节炎症状,痛风石,或尿酸结石等临床症状有些男人会在青春期即发生此种情形,且可能与家族史,病人则较常在停经期才出现。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情形可能终其一生都会存在,但也可能会转变成急性痛风关节炎或肾结石,临床大多数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病人会先发生痛风症状,才转变其它情形,但注意约有10%至40%病人则会先发生肾结石症状。
第二期——急性痛风关节炎
此时期的病人会在受累关节部位出现剧痛症状,在病发的早期较常侵犯单一关节(占90%),其中约有半数发生于一脚掌骨关节,病人疼痛难当,无法穿上鞋子,常会穿著拖鞋前来诊,但发展到后来,也很可能会侵犯多处关节,有时也可能只侵犯其它部位,痛风常犯部位包括大脚趾、脚背、脚踝、脚跟、膝、腕、手指和肘等部位,但其它部位也会发作。应注意提高诊断的重点为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切勿以为其它部位的疼痛一定不是由痛风所引起。
第三期——发作间期
痛风的发作间期乃是指病人症状消失的期间,即临床上病人未出现任何症状;发作间期长短不等,可能会持续一、二天至几周,约7%的病人很幸运,他们的痛风会自然消退,不再发作症状,大多数病人会在一年内复发。反复发作后倾向于多关节性,发作较严重,发作期较长,且伴随着发烧。但有些人也会不再发作。
第四期——痛风石与慢性痛风关节炎
罹患痛风石与慢性痛风关节炎的病人较为慢性,在体内会有尿酸结晶沉积在软骨、滑液膜、及软组织中,形成痛风石,而且血中的尿酸浓度越高,患病的期间越久,则可能会沉积越多的痛风石,有时会影响血管与肾,造成严重肾功能衰竭,使越严重,并造成不易排泄尿酸的恶性循环,令痛风石的沉积也就越多。
常常沉积痛风石的部位很多,包括耳朵、手部、肘部、跟腱、脚踝或脚趾,有时候更会引起局部溃疡,不易愈合,甚至于需接受截除手术。严重病人且会引起关节变形或慢性症状,足部变形严重时可能造成病人穿鞋上的严重问题。,发生肾结石的危险性随血清中尿酸浓度增高而增加,且也常会引起肾病变,肾衰竭后可能需接受血液透析,这也是引起痛风病人死亡的主要死因之一。
痛风常见于肥胖、高三酸甘油脂血症及病人。肥胖者尿酸产量会增多且排泄会减少,引起高尿酸血与痛风。若临床上出现这些疾病,也可能造成不易控制的情形,在检查时应注意评估。
痛风的诊断
典型的痛风容易诊断。有痛风素质,家庭史,常见于下肢远端的跖趾齹内侧面,半夜发作,剧痛,白天好转,秋水仙碱有特效。尿路结石史,高尿酸血症和高尿酸酸尿症。慢性痛风的诊断依据是病史和痛风石,但很少有痛风患者均有上述症状。可采用下述诊断标准
(1)血尿酸男性>417μmol·L-1;女性>357μmol·L-1。
(2)有痛风石。
(3)关节内找到尿酸钠结晶或组织内有尿酸钠沉积。
(4)有两次以上发作。
(5)有典型的发作突然起病,夜剧昼缓,局限于下肢远端。
(6)秋水侧碱治疗48h内缓解。上述标准中有两项符合即可诊断为痛风。
无论是饮食还是日常生活,大家都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有效防止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