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多EGFR基因突变,7成脑转移!双标靶并用,有效控制肿瘤

健康新闻 2023-05-30 21:44健康新闻www.buyunw.cn

肺癌来时无声无息,当因为喘、咳嗽或是疼痛等症状就医,诊断多数已是晚期。尤其,如果肺癌患者带有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为数不少,有高达7成机率会有脑转移。一旦出现棘手的脑转移,现在采用双标靶药物,可以突破之前使用标靶药物出现的抗药性,有助延长存活期。

肺癌有EGFR基因突变,现在采用双标靶药物,可以突破之前使用标靶药物出现的抗药性,有助延长存活期。

台湾一年有超过9千人死于肺癌,十大癌症死因之首

根据卫福部调查,台湾一年有超过9千人死于肺癌,平均每天有25人死亡,高居十大癌症死因之首。所幸,肺癌药物治疗有很大的进步,尤其在台湾大约1/3的肺癌患者带有EGFR基因突变,为了突破以往治疗后可能有抗药性、恶化的瓶颈,目前治疗新观念是将第一代标靶药物,加上现有的抗血管新生方法合并使用,有助延长存活期。

1名46岁的陈女士,平日规律运动,没有抽烟习惯。5年前因睡眠打鼾就医,意外发现左边肺部有1.8公分、右边肺部1.3公分的肿瘤,确诊为晚期EGFR基因突变型肺腺癌。后来积极配合医师进行双标靶治疗,迄今近4年,打破过往一线治疗约1年就出现抗药性的瓶颈,现在病况稳定,还可以从事热爱的手工艺品工作。

台湾肺癌学会理事长陈育民医师指出,带有EGFR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为数不少,甚至有高达7成机率会有脑转移。

台湾1/3的肺癌患者有EGFR基因突变 第一代、第二代标靶药恐有抗药性

台湾肺癌学会理事长陈育民医师指出,台湾一年有超过1.3万人罹患肺癌,癌症细胞有很多突变、插入或遗失的基因,针对这突变基因使用正确的标靶治疗,就可以将肿瘤控制。肺腺癌病人的主要驱动突变基因分别是「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ALK(间变性淋巴瘤激酶)」。估计在台湾大约1/3的肺癌患者有EGFR基因突变;肺腺癌患者则大约55%可找到EGFR突变。

肺癌的治疗有许多方式,早期肺癌(第一、二或第三期)靠手术或放射线治疗。统计显示,仅有3成左右患者第一时间得以接受手术治疗。如果已有全身多处转移,如第四期的晚期肺癌,不适用外科手术的病患,除了传统化疗、放疗之外,目前有多种标靶药物可提供有效治疗。针对「EGFR」基因突变的标靶治疗药物、也就是TKI类(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接受体酪胺酸酶抑制剂)药物使用最为广泛。

目前健保已经核准第一代、第二代TKI药物用于治疗晚期EGFR基因突变肺腺癌,大幅提升晚期肺癌治疗成效。不过,即便如此,晚期EGFR基因突变肺腺癌患者于使用这类标靶药物后,多半还是会在一年左右,便因为抗药性等因素,疾病再度恶化。

肺癌多EGFR基因突变,7成脑转移!双标靶并用,有效控制肿瘤

台北医学大学人体研究处人研长、双和医院胸腔内科李冈远医师表示,抗血管新生方法能够「改造肿瘤周边环境」,将肿瘤血管正常化,让标靶药物更容易进入肿瘤细胞里面发挥效果。

标靶1+1 突破抗药性瓶颈 有助延长疾病无恶化存活期

所幸,近年多项研究显示,若能将现有药物合并使用,例如将不同机转标靶药物合并治疗,可增强现有药物疗效,延长疾病无恶化存活期,突破治疗瓶颈。

临床研究显示,若将第一代TKI标靶药物,与现有的抗血管新生方法合并使用,做为具有EGFR基因突变的晚期肺腺癌病人之第一线治疗,中位无恶化存活期可延长到近一年半。

双和医院胸腔内科主任冯博皓指出,在颅内控制率方面,抗血管新生方法联合治疗也有优势,颅内控制率达80%。

台北医学大学人体研究处人研长、双和医院胸腔内科李冈远医师表示,抗血管新生方法能够「改造肿瘤周边环境」,将肿瘤血管正常化,让标靶药物更容易进入肿瘤细胞里面发挥效果。,抗血管新生标靶方式还能透过调节肿瘤免疫,提升身体打击癌细胞的能力。尤其,肺癌患者有EGFR基因突变并且出现脑转移情况,使用抗血管新生抑制剂,可以减少类髓抑制细胞的速度,使免疫细胞正常运作,增加免疫细胞杀死癌细胞的能力。

肺癌脑转移双标靶治疗 控制率大幅提升

双和医院胸腔内科主任冯博皓指出,先前临床研究以第一代TKI与抗血管新生方法合并用来治疗晚期(四期)EGFR变异型肺腺癌,结果显示合并使用组的中位疾病无恶化存活和整体存活时间,都几乎是单独使用TKI患者的3倍。

由于晚期侵袭性肺癌患者有相当高的比例会出现脑转移,估计约有2成到4成,其中,有EGFR突变者脑转移比例更高,甚至可能高达6成会出现脑转移。更值得注意的是,在颅内控制率方面,抗血管新生方法联合治疗也有优势,颅内控制率达80%,单独使用TKI约4成;颅内肿瘤进展时间也从约1年延长为4年。此临床试验成果对于晚期肺腺癌患者来说,意义重大。

  该文章《肺癌多EGFR基因突变,7成脑转移!双标靶并用,有效控制肿瘤》由网友『热吻对象』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

Copyright@2015-2025 不孕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