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杀手肺腺癌 国际标靶治疗新趋势
肺癌高居台湾癌症死亡率之首达10年,其中85%为肺腺癌,因其早期发现不易,又容易转移,超过半数患者,发现时已发展至无法开刀的晚期。针对肺腺癌治疗,约6成肺腺癌患者适用EGFR-TKI标靶药物,目前国际治疗准则建议的第一线标靶药物包含第一二三代,以延缓疾病进展疗效较佳、能维持生活品质的标靶药物为治疗首选。
肺腺癌年轻化 别轻忽咳嗽病征
台北慈济医院临床研究中心黄俊耀主任表示,台湾肺腺癌好发族群近年有年轻化现象,临床上已见30-40岁患者。肺腺癌的特性是肿瘤只要1公分,就有转移风险,最常转移至骨头、大脑、肝脏等处。随高分辨率低辐射断层扫描推广,早期肺癌被诊断渐多,但许多病人常问「我没有症状,为什么得肺癌」,其实只要详细问病史,大部分患者都会咳嗽,不可轻忽。
肺腺癌治疗以期别区分,一、二期开刀为主,二期建议术后化疗;3A则要术前电疗合并化疗再开刀;一旦达晚期第四期,根据基因检测结果,若有基因突变则以标靶治疗为首选,最常见的基因突变包含EGFR及ALK,55-60%肺腺癌为EGFR基因突变,其中以exon19和exon21为最常见突变点,少数是exon20 T790M抗药型突变,标靶治疗策略不同。
EGFR标靶药物 助肺腺癌患者续命
黄俊耀主任提到,EGFR标靶药物由2005年从第一代发展至第三代,根据世界肺癌医学会定义,「如果晚期肺癌可控制超过5年,等同控制住疾病。」他常告诉患者「不要以20年前观念看肺癌,那太沮丧」,鼓励患者一定要做基因检测,选择适合自己的标靶药,大部分患者可存活超过2年,甚至有患者超过10年。
针对EGFR-TKI标靶药物原理,黄俊耀主任解释,正常细胞透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磷酸化,抑制自我毁坏的信号 ,「但肿瘤DNA突变后,持续的磷酸化抑制了细胞自毁,进而演变远程转移、血管新生、浸润等癌症特性。」标靶药物EGFR-TKI即是抑制肿瘤细胞磷酸化信号,让肿瘤细胞「该凋零就凋零。」
第一线EGFR标靶药物如何选 医师这样分析
第一二三代EGFR标靶药物如何选择?黄俊耀主任说明,整体而言,第一二代标靶药物有效治疗时间接近8-13月,整体存活期没有差异,皮肤疹、痘痘、脓泡、腹泻、甲沟炎和肝指数升高等副作用比率不太一样。第三代标靶药物有效治疗时间较传统标靶药物久,虽然也有副作用,但严重的副作用发生率较低,且进入大脑的浓度高,这对控制肺癌脑转移是个重要的选择依据。
目前第一、二代EGFR标靶药物有健保给付,第三代还没有健保给付。黄俊耀主任建议,可依照自己的经济考量选择适合药物。
精准治疗选择标靶药物 上班、旅游没困扰
当一、二代标靶药物失效,经基因检测若是产生T790M突变阳性,可选择第三代标靶药物。黄主任目前有多位使用EGFR标靶药物的患者,年龄在50-70几岁,都历经第一代EGFR标靶药物恶化后,转为化疗。所幸基因检测T790M突变阳性,再使用相对应的EGFR标靶药物,服药已近3年。病人回馈,日常生活不受副作用影响,上班、旅游都没问题。,大约有一半的病人在一二代标靶药物失效后,未检测到T790M突变,改以接受化疗。
目前国际治疗准则建议的肺腺癌第一线药物有第一二三代标靶治疗,建议可依照治疗目标与医师讨论最适合自己的标靶药物。黄俊耀主任提醒,肺癌患者千万别使用来路不明药品,罹癌令人沮丧,但只要根据基因检测结果,选择最适合药物,且医师都有能力控制副作用,不用忧心。
加入【健康医疗网】,天天关注您健康!LINE@ ID@healthnews订阅【健康爱乐活】影音频道,阅读健康知识更轻松 该文章《沉默杀手肺腺癌 国际标靶治疗新趋势》由网友『忽冷忽热』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