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部位脊椎骨关节退行性变化 中年女患「邻近症候群」
一位中年女性导游因长期揹负行李,苦于颈脖僵痛、两侧上肢酸痛无力多年,经检查后发现罹患退行性第四、第五颈椎椎间盘脱出。病患起初以药物与复健等保守治疗处置,但症状反复,一直未有起色。
约在四年前,病患接受建议接受外科手术,切除病灶椎间盘,行骨融合手术后,并以支架与金属板固定第四、第五颈椎,手术后恢复良好,重回职场工作。
两年后,病患又感觉相同症状出现,尤其是在肩胛处。追踪影像检查结果发现,原手术部位移植骨业已融合,达成手术目标,但在手术部位向上、向下邻近部位椎体与椎间盘处,相较于手术前的呈像,却有退行性变化。诊断是退行性第五、第六,第六、第七颈椎椎间盘脱出,对照病患临床症状,亦符合该影像上的发现,即所谓「邻近症候群」。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兴院区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冯睿哲解释,脊椎骨关节系统在生命自然过程中,会因反复机械力作用磨损、加诸脊椎骨关节系统亦因应力性反应,产生种种结构上细微改变,结果就造成退行性变化,也间接造成包含于其解剖构造内的神经系统压迫。
他表示,在保守性治疗无效与疾病持续进行下,外科手术减压,可阻遏疾病进一步恶化并收到缓解症状功效,但手术造成脊椎骨关节系统上的改变,手术部位结构既有功能却丧失,在脊椎骨关节系统原有负担未减低情况下,脊椎骨关节系统中非手术部份,尤其是接近手术部位脊椎骨关节会增加较手术前更多负担。
冯睿哲说,如此加重、也加快接近手术部位脊椎骨关节退行性变化,产生所谓邻近症候群,病患往往在一段时日后,基于保守性治疗无效与疾病持续进行下,于该部位接受相同手术。
有鉴于手术虽可解决问题,却有邻近症候群困扰,人工关节观念因而产生。它在使用上,于原有解剖结构改变下,尽可能保有原脊椎骨关节功能,如此减少手术后邻近脊椎骨关节负担,降低邻近症候群发生机会。
冯睿哲表示,该女士在持续一年余保守性治疗仍不满意情况下,经充份了解后,选择于第五、第六颈椎处置放人工椎间盘,切除第六、第七颈椎椎间盘,行骨融合手术后,并以支架与金属板固定第六、第七颈椎。病患在手术后恢复良好,追踪至目前为止,病患相当满意。
该文章《手术部位脊椎骨关节退行性变化 中年女患「邻近症候群」》由网友『随手丢我』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