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斑症中的狠角色! 免疫性血小板过低紫斑症

健康新闻 2023-05-30 21:43健康新闻www.buyunw.cn

「紫斑」是一种皮下出血所造成的紫红色斑点,临床上十分常见但也常被忽略。台北市立联合医院阳明院区血液肿瘤科主任黄俊登指出,在众多造成紫斑症的病因中,部分确有立即性命危险或严重并发症,须尽快诊断与治疗,如败血症、血栓性血小板低下性紫斑症、输血后紫斑症、严重再生不良性贫血或急性白血病等,尤其「免疫性血小板过低紫斑症」是其中一种少见但重要的疾病,市民朋友需提高警觉。

黄俊登医师说,此类患者的临床表征除紫斑外,轻度血小板不足者以皮肤瘀青、流鼻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为主,但严重不足者(血小板低于1万),甚至会有自发性内脏出血或脑出血的危险,且由于此类患者血小板往往会低于2万(正常值约为15万至45万),出血危险性和严重度大增,故不可轻忽。

他进一步解释,免疫性血小板过低紫斑症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年发生率约在万分之2左右,肇因于血小板自体抗体的产生,进而使血小板的破坏增加并减少生成。临床上习惯以疾病有无持续6个月以上,作为急性与慢性的区别。

急性血小板过低紫斑症主要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大部分不需接受治疗即可自愈,但约有1至2成会转变成慢性。慢性血小板过低紫斑症则好发于50岁左右的成年人,其中女性是男性的2至3倍,病程常反反复复不易根治。
※紫斑皮下或黏膜下微血管出血,大小约0.3-1公分

黄俊登医师提到,许多慢性患者需长期服用类固醇以维持血小板数量的稳定,一旦完全停药或剂量调降太快,有可能会造成病情再度恶化,但病人往往因害怕类固醇的副作用而自行减药,反而造成疾病控制不易或无预期恶化,他提醒病患,药物剂量的调整必需经血液科医师专业评估与经验,切忌自行减药或服用其他偏方。

黄俊登医师指出,目前对于新诊断的血小板过低紫斑症到底需不需要治疗或该如何治疗,主要取决于患者血小板数量以及有无出血症状。第一线用药为类固醇,借由抑制免疫系统进而减少血小板的破坏,若类固醇无效,二线治疗有脾脏切除、免疫球蛋白注射、Rituximab(anti-CD20的标靶药物)等。其他新研发出的药物,如romiplostim与eltrombopag(血小板生成素相似物),在最近研究中亦显示其疗效。

比较有趣的是,在日本与意大利的报告中发现,免疫性血小板过低紫斑症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约一半的病患在接受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后,血小板数量会回升,目前对于此现象的机转并不十分清楚,但与其他二线治疗相比,病患所承受的风险与医疗花费相对较低廉。

黄俊登医师强调,血小板低下的原因有很多,且大多不会有明显症状,若临床上合并有出血倾向应尽速就医,寻找合格血液科医师诊治,,许多药物会导致血小板下降或凝血功能异常,民众就医时应携带药单以利医师诊断。


  该文章《紫斑症中的狠角色! 免疫性血小板过低紫斑症》由网友『女人°该有的洒脱』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

Copyright@2015-2025 不孕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