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善照护、正确治疗 让大肠癌病患不孤单
彰化基督教医院成立「常乐」(大肠直肠癌)病友关怀团体,希望透过医学短讲及病友交互,让病友及其家属有支持和学习管道及纾解病友及家属之情绪;更重要的是希望,增进病友及家属间之交互交流和经验分享,以彼此鼓励、相互支持。
彰基大肠直肠外科主任陈宏彰医师在病友关怀活动中期望病友们要常常喜乐,并对大肠直肠癌现况做专题演讲,提供相关医疗保健知识,包括正确的诊断及治疗方式,期能加强病友与家属对大肠直肠癌的认知,并增进相关照护技能;林岳欣营养师的「肠保健康,不吃不可」营养餐大公开,让病友们度过一个营养、健康、温馨的一天。
随着国人生活及饮食方式日渐西化,国内罹患大肠直肠癌病患已逐年增加,根据中央健保局统计,2009年台湾大肠直肠癌为所有癌症死亡率之第三名,更是癌症发生率第一位。有鉴于此,陈宏彰医师遂号召社会工作部、病房单位、肿瘤中心、社区健康中心、院牧部、营养部,共同成立「常乐」病友关怀团体,为罹患大肠直肠癌的病患及其家属提供正确的医疗指引,让病患及其家属有所遵循,避免盲目信从非正统、不正确的治疗方式;亦希望提供一个病友交流分享的平台,让病友们在抗癌路上不再孤单,且让病友们在抗癌的过程中「常常喜乐」。
陈宏彰医师表示,根据卫生署国民健康局最新发表的95年癌症登记报告,国内大肠直肠癌的盛行率不断攀升,首度超越肝癌,成为国人发生人数最多的癌症。大肠直肠癌几乎变成「流行趋势」了。
在台湾癌症发病率越来越高的,很多国家出现了缓步下降的趋势。根据美国癌症协会2009年底的报告,美国新诊断癌症患者人数和死亡率已正缓步下降,特别是和生活方式相关的大肠癌更是如此。这和美国人近年来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戒烟等密切相关。但最让美国专家感到最管用的还是运动,甚至他们还把这一发现列为了2009「十大医学突破」之一。
教导一般民众正确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多摄取蔬果、谷类等高纤食物且多运动、减少高脂肪类或高卡路里的食物,避免抽烟、喝酒,以便预防大肠直肠癌的发生,临床医师是责无旁贷的。
许先生两兄弟皆是大肠直肠癌患者,哥哥在97年6月发现罹患大肠癌时已经有肝脏转移,当时先手术切除大肠癌,之后接受化学治疗待转移的肝脏缩小后,再开刀切除,之后接受化学治疗。
正当以为苦难结束之际,却又发现大肠癌复发,又一次接受手术切除大肠癌,之后接受化学治疗,病魔仍不肯轻易罢休,再度发生肝脏转移复发;哥哥仍然勇敢的接受试炼,又一次接受手术切除转移的肝脏肿瘤,之后接受化学治疗,如今病况稳定在门诊追踪治疗。
弟弟在哥哥被诊断为大肠癌时并没有症状,但警觉到有家族史,主动接受检查,不幸的也同样是大肠直肠癌患者;许太太得知先生罹患大肠直肠癌,仍坚持不信偏方、不吃营养品,一切听从医师指示接受治疗。许先生在97年6月接受手术切除大肠直肠癌,因为没有淋巴结转移,没有给予化学治疗;5个月后却发生肝脏转,接受手术切除转移的肝脏肿瘤,之后接受化学治疗。结束化学治疗后,将近两年半的时间病况稳定,可惜今年三月发现肺部转移,弟弟毫不犹豫的接受手术切除转移的肺部肿瘤,如今正接受化学治疗中。
陈宏彰医师指出,大肠直肠癌的发生其实相当缓慢,非常合适使用筛检来发现。如何提高一般民众积极接受检查的意愿,是预防大肠直肠癌的重要环节。近期国民健康局大规模推动粪便潜血检查,就是要提早检查出威胁国人健康的大肠直肠癌。一旦被诊断出大肠直肠癌,接下来的治疗往往让患者心力交瘁。传统的治疗方式,都是各专科自行诊断治疗单打独斗,缺乏联系集成。患者经常无所适从,如今则是采用多专科团队诊疗照护模式,使患者无论在心理上或生理上都能得到最妥善的照护。
大肠直肠癌高危险群包括好发年龄是50岁以上,饮食习惯不良、瘜肉、家族史、溃疡性大肠炎、吸烟、肥胖等都会增加大肠癌风险。大肠直肠癌的症状包括排便习惯改便、腹泻、便秘、或大便无法解干静的感觉、血便或黏液便 (呈鲜红色或暗红色)、大便形状较以前细窄、腹部感觉不适(经常的胀气痛、绞痛、腹胀)、不名原因的体重减轻、持续的疲倦感、呕吐或贫血,大肠直肠癌的侦测有粪便潜血检查、直肠指检、乙状结肠镜、大肠镜、钡剂摄影、电脑断层摄影。大肠直肠癌的治疗包括外科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线治疗、标靶治疗。
陈宏彰强调,转移非绝境大肠直肠癌病友远程转移也有痊愈机会。晚期大肠直肠患者若无法接受外科切除手术,平均存活期为六至八个月。但目前由于化疗及标靶药物的进步,即使末期病患,妥善接受治疗则平均存活期则可延长至两年以上。
该文章《妥善照护、正确治疗 让大肠癌病患不孤单》由网友『我来问候』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