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乳癌最新趋势:部分切除+重建 能活得更好

健康新闻 2023-05-30 21:42健康新闻www.buyunw.cn

「医师、我想多活久一点」在确诊罹患乳癌时,具有护理背景的王小姐,在诊间放声大哭,因为她还有个刚满4岁的孩子,也想跟另一半携手到老,历经化疗电疗,以及局部切除手术、乳房重建手术,迄今已经一年多了,并未复发,而她庆幸在医师的建议下,选择了部分切除,重建后与昔日几乎一模一样,让她仍然保有「真女人」。

 

乳癌最新治疗趋势能留就留

2017年欧洲肿瘤医学会(ECCO)一份最新研究报告结果颠覆了众人对于乳癌治疗的传统观念,「对于某些乳癌病友来说,部分切除的存活率,反而比全切除者来得高。」但可惜的是,国内乳癌治疗迄今仍停留着较保守的作法,患者大多倾向全部切除,以求一劳永逸。

        

根据国健署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四成零期乳癌患者选择全切,六成部分保留,其中年龄、期别为影响切除范围大小的两大因素。尽管越来越多证据显示,许多乳癌患者不一定得切除全部乳房,但不少患者存有迷思,彰化基督教医院乳房中心陈达人教授表示,不少患者认为只要能活下去,切除乳房组织、拿掉肿瘤,这都是小事,活着比较重要,即使全切也没关系。

 

台湾乳房医学会前理事长、长庚医院林口总院乳房外科教授陈训彻指出,乳癌最新治疗趋势为「能留就留」,以林口长庚经验为例,累积多年临床数据发现,与全切者相较,部分切除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并没有较高,且整体复发率似乎还比较低。

 

全切或部分切除? 肿瘤大小是关键

陈训彻教授说,乳癌病友不见得一定要选择全切,除非肿瘤太大,或肿瘤数量超过两颗以上。如果肿瘤小于3公分,建议部分切除。为淋巴感染情况,如果淋巴感染数量不多,则以部分切除为主。


 

陈训彻教授强调,乳房保留手术并非只是将肿瘤切除干净即可,而是要慎选适宜的病人,透过术前、术中、术后影像定位,适当的切除,不太多、不太少,才能兼顾乳房外观的保留。


全台「少」奶奶至少20万人!

不过,与欧美国家相较,台湾乳癌患者术后接受乳房重建手术的比率仍然偏低。陈训彻教授保守估计,全台未接受乳房重建的「少」奶奶人数至少20万人。据统计,全国每年添加一万多例乳癌个案,其中六千人部分切除、四千人全切,在乳房全切病友中,仅约一千人重建乳房,仍有三千人成为名符其实的「少」奶奶,扣除晚期以及年纪较大者,仍有两千名病友应接受乳房重建手术,却迟迟未做,以致影响生活品质,以及人际关系,甚至婚姻生活。


 

陈达人教授分析未做乳房重建原因,主要为经济能力不佳,无法负担手术费用,以及担心乳房重建后,影响未来筛检的精确度,提高复发及死亡风险。

 

乳房重建手术与死亡率及复发-完全没有关系

陈达人教授表示,曾收治过想要接受乳房重建的年轻乳癌患者,但婆婆却极力反对,理由为做了重建手术,装上水袋或是硅胶之后,死亡率与癌症复发率很高。但事实上,重建手术与死亡率及复发之间是完全没有关系,现在回诊检查,除了触诊以外,还有很多精密的仪器可以使用,如使用超音波等,即使装上水袋、硅胶,也不会影响检查的精准度。

 

「台湾乳房肿瘤手术暨重建医学会」积极推广「整型式乳癌切除手术」概念

为了让更多乳癌病友了解乳房重建手术的重要性,陈训彻及侯明锋、陈达人、郑翠芬等多名国内乳房治疗权威,于日前正式成立「台湾乳房肿瘤手术暨重建医学会」,积极推广「整型式乳癌切除手术」(OPBS)概念。学会成立目的在于集成乳房外科、整形外科两个专业领域的医师,针对个案进行讨论,再决定治疗方法,乳房外科负责肿瘤切除手术,整形外科负责修补乳房外观,如此一来,便能兼顾病人生理与心理。

 

患者身心一样重要 治疗后仍能抬头挺胸做个真女人

新光医院乳房外科主任郑翠芬举例,一名乳癌患者确诊时,宝宝才1岁多,晚上睡觉时,常吵得要喝奶,吸着妈妈乳头才能安然睡觉。患者得知必须切除乳房时,当场在诊间大哭,并非担心手术成败,而是想着手术后,孩子晚上找不到乳房,会不会睡不着?或是认不得妈妈?经过评估后,采用局部切除,施以「整型式乳癌切除手术」,并未植入填充物,而以整形方式让乳房几乎与术前没两样,该名年轻妈妈这才放心。

 

乳癌患者在承受罹癌身心煎熬后,最希望的是不想异于常人,能方便着衣、正常生活,即便是手术治疗后,依然能让她们充满自信、抬头挺胸,做个真女人!

  该文章《治乳癌最新趋势部分切除+重建 能活得更好》由网友『颜值界杠把子』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

Copyright@2015-2025 不孕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