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直性关节炎
文台东基督教医院骨科 潘文惇 医师
僵直性关节炎是一类自体过敏反应下所产生的全身性关节的病变,由于这种病好发生在人的脊椎上,所以,又被命名为僵直性脊椎炎。僵直性脊椎炎的致病机转至今仍不十分清楚,据统计,95%病人具有HLA-B27抗原。
僵直性脊椎炎好发于 2040岁的成年人,男女比例约为5-101,在台湾,僵直性脊椎炎病人总数约占全人口的0.1-0.4%。
典型的僵直性脊椎炎症状为慢性下背痛、晨间脊椎僵硬及运动范围受限。背痛通常以两侧荐肠关节处为最,严重时于胸骨与肋骨交接处亦有压痛,部份病人有周边关节炎──将近四分之一的僵直性关节炎病人侵犯髋关节;为膝及肩关节(不侵犯周边小关节)。偶尔有(20%)肌腱、韧带与骨骼交接处的发炎,,有少数人有关节外症状──主要侵犯眼睛、肾脏、心脏、肺部等。
僵直性脊椎炎末期,脊椎黏合,形成竹竿状,造成畸型、驼背。脊椎黏合之后,柔软度丧失,较易骨折,神经压迫,胸部受压迫,扩张不良,心肺功能受影响,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死亡。
僵直性脊椎炎血中发炎指标(如CRP及ESR)于僵直性脊椎炎活性期可见增加;血中免疫球蛋白可能增加(尤其是A型免疫球蛋白)。HLA-B27 呈阳性反应。
僵直性脊椎炎早期,荐肠关节在X光中可以看到「白化」的现象,以及关节缝呈模糊状;在末期时,脊椎关节发生黏合后,X光会出现典型的竹竿状脊椎的图像。核子扫描(Bone scan)对早期荐肠关节炎的诊断亦有帮助,但对已经纤维化或黏合的病灶则无助益,不能用以评估疾病的严重度。
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疗目标为减轻疼痛。保持脊椎活动范围及功能,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病人教育与遗传咨询僵直性脊椎炎的病程通常是慢性、反反复复的,,让病人了解疾病的病程、预后及可能的并发症,并能充分地配合追踪及治疗是最基本的。睡眠干扰常是主要的问题,教导病人睡姿宜平躺或趴睡,枕头宜低,床板宜硬,铺约5公分厚之软垫。据统计,所有HLA-B27(+)的人,有210%终将发展成僵直性脊椎炎;若爸爸为僵直性脊椎炎病人,则小孩得僵直性脊椎炎之可能性约为10%。
运动及物理治疗
运动可减轻疼痛,保持脊椎活动范围及增进生活品质。运动种类不限,原则上只要能活动关节的运动皆可,如柔软件操、游泳、跳舞…都是很好的运动。维持正确的姿势也很重要,多做扩胸伸展运动及伸张脊椎的运动,以预防脊椎的变形。
药物治疗
A、消炎止痛药(NSAID)
目的在减轻疼痛,使病人能多做运动,并增进生活品质。
B、免疫调节剂
如磺胺匹林(Salfasalazine),具有调节免疫系统,改变僵直性脊椎炎的疾病活性的功能。
手术
对脊椎严重变形的病人,可经手术改善关节功能。若关节严重受损时可行关节修补或置换术。
僵直性关节炎在台湾算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也却常被人忽略。误认为只是普通的下背痛而已,而担搁了就医的黄金期。在这里特别提醒你,若是年轻人有反复下背痛,晨间僵硬,而家族中有僵直性关节炎的病史者,应考虑僵直性脊椎炎之可能。早期诊断及治疗有助于并增进生活品质。定期复诊及治疗,可防止脊椎变形及并发症。
该文章《僵直性关节炎》由网友『浊发清眸』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