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标靶药物 提高胃肠道间质瘤存活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rtinal stromal tumor,简称GIST)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肉瘤,主要发生在胃部及小肠等消化道因而称之。根据统计,台湾每年约添加300至400位患者,虽然GIST是为所有消化道癌症中比例较低的一个疾病,但却是胃肠道肉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所幸近年分子医学进步,借由基因信息及分子消息传递的研究途径为基础上,制造出可抑制癌细胞生长与增生的标靶药物(或为分子标靶药物)。
台中荣民总医院血液肿瘤科滕杰林医师说明,约有六成的GIST患者病灶集中发生在胃部,为小肠;早年因缺乏分子医学诊断基础,经常把GIST归类为其他癌症,却发现治疗方式往往无效。后来发现,GIST有92-95%是由于c-Kit及PDGFR二种基因突变,而使位于消化系统上的「卡侯氏间隙细胞」发生癌化增生所致。,GIST与其他癌症不同之处,在于GIST没有分期,而是以肿瘤大小与细胞分裂指数来区分恶性程度,其恶性程度也隐含复发的机率。
表一 胃肠道间质瘤好发部位
部位
比率
胃
60%
小肠
25%
结肠
5%
食道
2%
其他部位
5%
滕杰林医师表示,目前GIST皆为恶性肿瘤,甚至放射性治疗及化学药物对该肿瘤效果有限,仍以开刀为主要的治疗方式。而近十年来拜分子医学的进步,目前已有两种口服的分子标靶药物,一种是可以抑制c-Kit基因表现的基立克(Glivec),另一种则是针对PDGFR-α基因突变的纾癌特(Sutent),这两种皆可缩小肿瘤,是GIST肿瘤治疗上很重要的里程碑。目前医师会由组织切片观察肿瘤细胞分裂强度,来区分肿瘤复发潜力,如属于中高恶性度者,因复发机会较高,则须于手术后合并口服分子标靶药物作为辅助治疗;,如肿瘤已扩散或分布位置过广而不适宜开刀者,则须先以口服药物为主,待肿瘤缩小到一定体积后,再借由外科手术切除。
表二 胃肠道基质瘤复发的风险(恶性度越高,复发机会越大)
复发风险
肿瘤大小
细胞分裂指数
高恶性度
任何大小
>10 cm
>5 cm
>10/50 HPF
任何指数
>5/50 HPF
中恶性度
5-10 cm
<5 cm
<5/50 HPF
6-10/50 HPF
低恶性度
2-5 cm
<5/50 HPF
非常低恶性度
<2 cm
<5/50 HPF
但滕医师说,虽然基立克的使用振奋了许多肿瘤科医师,却也发现c-Kit基因会因为使用基立克而发生突变(也就是产生抗药性),目前患者平均用药约两年即会出现抗药性。此时,医师建议可增加药物剂量,但往往会因为剂量增加,而导致副作用增强,如果病患无法忍受,则会建议直接改用健保局给付的纾癌特(Sutent)做为第二线治疗药物。
滕医师说明,纾癌特主要是针对PDGFR-α的突变,可抑制癌细胞分裂,阻止新生的血管形成,避免提供营养,使得癌细胞难以存活。临床研究指出,针对使用基立克失效的病人转换使用纾癌特,至少可再延长6至10个月的无疾病复发之存活时间,也可能会发生腹泻及手脚出现疹子等副作用,医师依不同患者出现的不同副作用症状给予缓解的药物,以帮助病人降低不适感。家中如有或是自身即为GIST患者,也别轻易因药物的副作用而放弃治疗,因为分子医学的进展越来越快,很有可能不久的将来就有新的药可以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该文章《分子标靶药物 提高胃肠道间质瘤存活》由网友『转角遇到狗@』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