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停经后易骨质疏松 吃含钙食物、运动可预防
人体骨骼的骨质自出生后会随着年纪而增加,大约在20至30岁会达到最高峰,之后骨质逐渐减少。女性在停经后,骨质减少的速度会加快。如果骨质流失过多,使得原本致密的骨骼形成许多孔隙,呈现中空疏松的现象,使得骨骼变脆、变弱,就是所谓的「骨质疏松症」。而目前国人骨质疏松症的罹患情形是如何呢?
依据卫生署国民健康局进行的98年国民健康访问调查显示15岁以上民众有7.6%经医师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男、女比率分别为4.6%、10.5%,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并随着年龄而增加。前述调查结果亦发现,在骨质高峰期(30岁以前)的骨质疏松情形,男、女均低于1%;但30岁以后骨质逐渐减少,到了50岁以后骨质流失更形严重,75岁以上老人平均每四人就有一人有骨质疏松的问题,而女性在停经后骨质疏松比率亦高达20%35%。
卫生署署长邱文达提醒民众年轻时保存骨骼「骨本」,平常可多摄取牛奶、起司、豆腐等富含钙质的食物,避免过度饮用咖啡、适度晒太阳、避免熬夜,多从事跑步、健走、球类运动、健康操、爬楼梯等,可以促进骨质密度增加的负重式的运动,就能轻轻松松预防骨松。
体位不正常的民众(过轻、过重、肥胖)有较高的骨质疏松比率
,上述调查结果发现,相较于正常体位的民众,体位不正常的民众(过轻、过重、肥胖)有较高的骨质疏松比率。经常节食及体重过轻会减少雌激素分泌,加速骨质流失,造成骨质含量变少及肌耐力降低而容易发生骨质疏松;体重过重则会增加骨头、关节的负担,国民健康局局长邱淑媞呼吁国人可透过身体质量指数[BMI计算方式=(体重(公斤)/身高的平方(公尺)2],来了解及监测自己的体位状况。
当BMI<18.5或是BMI≧24,就要注意维持及控制自己的体重了!而饮食及运动是维持理想体重的不二法门,今年国民健康局致力推动肥胖防治活动,并由总统及副总统领军支持,号召全民共同甩油60万公斤。透过各县巿卫生团队的协助,指导民众正确的减重方式及维持健康体重,并借助团体的力量,互相提醒,一起实践「聪明吃、快乐动,天天量体重」的健康技巧,落实饮食健康化、运动生活化的健康生活习惯,达成全民减重600吨的目标。
抗「松」防「跌」要动动
骨质疏松症是沉默的疾病,大多没有明显的症状,有些中高龄患者,可能只有出现身高变矮、驼背的外观变化,这些患者平常不会觉察到它的存在,大多不以为意,只要一个轻微的跌倒,或是弯腰搬运物品,就有可能造成骨折。
依据98年国民健康访问暨药物滥用调查数据分析发现,50岁以上骨质疏松症患者过去一年跌倒次数平均都在2次以上,比没有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跌倒次数来得多。在患有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身上,一次失去平衡的跌倒,轻者挫伤、瘀血,但严重者可能引起骨折及其他合并症等,对个人生活品质、家人照顾负担以及国家医疗费用都造成影响。而预防老人骨质疏松,有效的方法就是要适度的运动。所以,健康局今年也特别与县市卫生局一起办理老人健康活力秀,一方面让长辈透过活动的参加,提高社会参与;另一方面让长辈身体动,达到抗「松」防「跌」并维持正常体态之目的。
,健康局也提供「一分钟骨质疏松症风险自我评估」,民众可透过简单的问题,一分钟内即可得知自己是否属于骨质疏松的高危险群,遵循保骨防跌「五」撇步,轻松预防骨松。
保骨防跌「五」撇步
20岁以前,是养成与保存「骨本」的黄金时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运动、不抽烟、不喝酒,避免长期过量饮用咖啡、可乐及浓茶等含咖啡因的饮料,借此强化骨骼,保存「骨本」。中年时期,尤其是停经后的妇女,应多摄取含钙丰富的食物,如鱼、虾、牛奶、豆类制品及绿色蔬菜,少吃过甜食物,并控制高盐及高蛋白质食物的摄取,必要时,可遵从医师建议补充钙质。
养成固定运动的习惯,适度晒晒太阳可帮助体内维生素D形成,促进钙质吸收。中老年后,以健走、散步、慢跑、骑脚踏车等规律而适度的运动较为合适。
中老年人,属于骨质疏松高危险群,如经医师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切勿惊慌,亦勿胡乱购买服用坊间来路不明的成药,应积极与医师配合治疗,确保骨骼健康。
塑造安全居家环境,加强室内照明、楼梯设置扶手、浴室厨房地板注意防滑等,避免跌倒造成骨折伤害。
※ 骨质疏松自我评估
该文章《女性停经后易骨质疏松 吃含钙食物、运动可预防》由网友『绽放情花』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