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精神疾病的籓篱

健康新闻 2023-05-30 21:42健康新闻www.buyunw.cn

精神疾病的「去污名化」

目前精神疾病医疗的观念,是透过积极的药物治疗,达到症状缓解然后促进功能复健,使个案能够回归社会。大部分的个案急性发病治疗稳定后,尚需相当时间的精神复健与维持性治疗,所以如何强化延续性的治疗照护,促进个案生活适应、预防病情复发、功能复健训练等,是精神医疗现阶段的一大课题。

1950年代「抗精神病药物」的发明,到1960年代「去机构化」社区精神医疗的变革,都是精神医疗的重要里程碑;从药物治疗到协助慢性精神病患回归社区,所发展的社区精神复健方案社区复健中心、庇护工厂、康复之家、居家治疗、日间留院等模式,都在于延续患者出院后的医疗照护。

,精神疾病被「污名化」的影响,个案及家属面对治疗的态度,可能延迟或不愿就医,都干扰到治疗顺从性及复健训练的安排。另一方面社会对于精神病个案的排斥、对社区精神医疗照护机构设立的抗拒,也都是必须积极改善的问题。

「去污名化」应从促进病患、家属以及民众对于精神疾病的了解做起,减少过去错误歧视的观念,教育宣导现代正确的疾病治疗,鼓励注重自身心理卫生,落实「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预防医学作为。罹患精神疾病承受的身心煎熬、功能退化障碍,是生理、心理、社会多方面的影响,民众或许很难深刻体会,请给予更多的包容与尊重,让他们可以接受更友善而连续性的医疗照护,解开生理、心理、社会重重的枷锁吧!

精神疾病的工作复健

当精神疾病获得适当治疗,急性期的症状大部分缓解或消除之后,通常会发展进入慢性化的阶段,这时候病友却仍然有相当程度的生活功能障碍,所以提供积极而持续性的精神复健,是精神疾病治疗上既重要而且需要的,工作训练更是兼具多样正面效果的复健概念。

从精神医学的角度来讨论「工作」的定义如下「工作」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活动,具备架构时间、培养判断力、保有努力成果和社会重要性等四项功能。拥有「工作」通常象征着就业、角色、技能和消费能力的完整发挥,这些因素也和身心健康与疾病产生都有相当的关连。

罹患精神疾病的病友即使治疗顺利,回归社会就业仍然可能面临几个现实的问题;诸如目前社会失业率增加、工作型态改变、职场环境可能的歧视等等;有部分的人主张复健治疗只需日常基本功能训练、学习社交技巧和适当安排休闲娱乐、解决污名化的问题等,却相对不重视工作训练。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复健治疗所谓「工作」的意义并非只是让病友重回社会就业,能够工作也代表完整的社会功能,医疗的目标在于改善疾病症状、恢复身心健康,也注重工作本身的价值与意义,这也是精神复健强调工作训练的原因呢!

临床上,精神复健也把工作训练当作社会刺激的媒介,专业医疗团队给予个别化的评估设计,让病友可以透过工作训练,学习技能并且改善社交关系、表现恰当的社会行为,「工作复健」除了提供就业准备的训练计划,更是回归社会、适应社会集成性的重要过程。

精神卫生法施行细则提到「精神复健机构,系指提供有关病人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社交技巧及日常生活处理能力之复健治疗,以协助病人逐渐适应家庭及社会生活之机构」本院日间照护中心的设立,也是据以发展形成的复健治疗模式,提供精神病友连续性的照护与复健训练。

从工作复健的观点来看,日间照护中心除了提供医疗照顾和白天生活监护,也兼具培养工作能力、回归社会、独立就业的功能,透过积极的院内外相关单位协调合作,让复健治疗计划确实的集成,近几年发展出社区庇护性工作坊的特色,让病友在完整的职能治疗、产业治疗之中,逐渐训练独立生活与社交技巧,培养工作态度与能力训练辅导,顺利的适应社会并且有机会外出工作,这些都是精神复健治疗相当重要的阶段,也是我们继续努力的目标!


  该文章《走出精神疾病的籓篱》由网友『病入膏肓』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

Copyright@2015-2025 不孕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