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慢性肾脏病防治
慢性肾脏病(Chronic renal disease,CKD)是近年相当受重视的公共卫生议题之一,值得关注的原因与此疾病多半往恶化趋势进展有关,一旦走向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甚至必须洗肾阶段,加上可能并发多重组织器官损害,对病患个人及其家庭的身心健康都将受影响,而对国家医疗支出也是沉重负担。
以台湾目前健保,一年在洗肾门诊花费高达300多亿。美国肾脏病数据库系统近年对全球进行的调查结果指出,台湾慢性肾脏病盛行率及发生率皆冠于全球。台湾国家卫生研究院温启邦教授在2008年针对近50万人的大型前瞻性世代研究发现,台湾罹患慢性肾脏性疾病的患者推估高达12%,全国约有200多万患者,知道自己罹患慢性肾脏病的人只有3.5%,也就是每25人仅一人被诊断告知,许多患者都是要到快洗肾时才知道自己罹病。
为何如此盛行却未被察觉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仁爱院区药剂科药师赵莹解释,肾脏病早期症状容易被忽略,包括多尿、频尿、水肿、疲倦及下背痛等。许多慢性肾脏病患原先都不在肾脏科追踪,而在其他临床科别,原因是这些病患常伴随其他疾病如心血管疾病、骨病变、糖尿病等,但不认为有肾功能问题。若医师未考虑肾功能变化使用肾毒性药物,对病患而言可能加速其病程进展。
慢性肾脏病防治
「防治」是减少慢性肾脏病及洗肾发生的根本之道,一般民众对慢性肾脏病应有哪些正确观念才能有效防治呢?赵莹提出以下几点说明
认识慢性肾脏病
赵莹表示,肾功能主要依肾丝球过滤率(GFR,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判定,GFR分为五阶段,当达到第三阶段标准时,也就是GFR小于60ml/min/1.73m2,超过三个月以上;或肾脏损伤超过三个月以上,而发现病理异常、肾功能标记异常(如出现蛋白尿、微蛋白尿),即可定义为慢性肾脏病。
应该做哪些检查
卫生署国民健康局近年积极推广定期验血、验尿、量血压来防治慢性肾病。血液尿素氮(BUN)、肌酸酐(creatinine,Cr)及尿蛋白为检验重点,并建议检验报告呈现血中肌酸酐(Cr)时,试算GFR以作为早期诊断依据。
赵莹说,40岁前至少每三年一次,40岁后建议每年一次,而高危险群则应每三个月一次,包含(1) 65岁以上老年人 (2)三高疾病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 (3)长期服用药物或用药不当 (4)代谢症候群(肥胖、三高) (5)有肾脏病家族史 (6)蛋白尿 (7)痛风 (8)抽烟者 (9) C型肝炎等。
危险因子防治
高危险群中,三高、肥胖、吸烟、不当用药等危险因子,其实可以透过自我控制加以避免。高血压患者应控制血压在130/8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应控制糖化血色素小于7%,餐前血糖在90130mg/dL。血脂方面,总胆固醇应≦200 mg/dL,三酸甘油脂应≦160 mg/dL。肥胖者应可透过适度运动、饮食控制,饮食原则包含少盐、少油、少糖,多蔬果、纤维,将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维持在18.524,男性腰围应小于90cm(35吋),女性则应小于80cm(31吋)。
赵莹指出,,戒烟也是必要的。而不当用药问题,来自部分国人不正确习惯,例如过度依赖止痛药、滥用抗生素或服用偏方等,这些都是必须避免的。赵莹提醒民众,谨记用药五不原则不信别人推荐、不信夸大療效的药、不亂买、不亂吃、不亂推荐别人来路不明药品。
我是慢性肾脏病患者该怎么办?
若诊断为慢性肾脏性疾病,也不需过度担忧,应定时回诊肾脏科,配合医师进行相关检验及各项治疗。血压、血糖、血脂等应控制在如上述标准,阻缓肾功能恶化以及对并发症(如电解质不平衡、骨病变、贫血)加以控制是最重要的治疗目标。
患有肾脏病的人,未来一定要洗肾吗?
不一定。不是每位肾病患者都会进入透析(洗肾)治疗,需视引起肾病原因及疾病进程。若早期发现,妥善控制,有效阻缓肾功能往慢性肾脏病第四、五阶段进行,可避免进入洗肾阶段。
血压控制好了可不必继续吃药,以免增加肾脏负担?
错。部分药品除了降血压外,还具有肾脏保护作用,不宜单以血压自行增减药量,应充分与医师讨论后再决定停用与否。
平时多谨肾,健康有保证
赵莹说,其实一般民众只要把握正确饮食、运动习惯,慢性肾脏病友则要确实遵守医师所订治疗计划,配合盐分、水分、蛋白质控制及药物治疗,注意定期筛检,便能有效预防及控制慢性肾脏病。她强调,以积极态度防治,掌握治疗先机,必能改善国人目前慢性肾脏病现况。
该文章《浅谈慢性肾脏病防治》由网友『纯白梵唱』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