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因性猝死
据今年3月8日媒体报导,新竹县东元医院34岁男护士,于开车途中身体不适猝死驾驶座,坐在身旁的女友立刻打119,并为男友做CPR,再送往医院急救,可惜最后仍救不回一条年轻生命。在法医相验遗体后,确认死亡原因可能与死者身材较肥胖、心室颤动有关。心脏科医师说,去年至今发生多起职场过劳死事件,亦可能为心因性猝死。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和平妇幼院区心脏内科主治医师林中行解释,「心因性猝死」是指在没有其他明显原因下,因心脏血管系统问题,突然意识丧失并在一小时内非预期性的死亡。
统计上,三份之二的非外伤性猝死(Sudden non-traumatic death)是心因性的。林中行指出,心因性猝死约八成是冠状动脉心脏病,大部分是因为2条以上的心脏冠状动脉阻塞,造成心肌梗塞。心因性猝死中,7580%的心律一开始是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林中行说,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危险因子主要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抽烟、老化、男性、遗传等。根据去年10月份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一篇关于男性心因性猝死的论文指出,抽烟长达十年以上,会增加心因性猝死症27%的风险。家族中有冠心症病史者,会增加62%的风险,第二型糖尿病会增加75%的风险。高血压患者之收缩压每上升10毫米汞柱,会增加13%的风险。接受心肺功能体适能量检测,每增加一个新陈代谢等值量(MET),会降低心因性猝死症22%的风险。
他还说,其他猝死原因,如心肌病变,有肥厚型心肌病变、扩大型心肌病变、限制型心肌病变、右心室心肌病变(ARVD)等数种不同型态。其中肥厚型心肌病变因心肌不正常变厚而阻塞血液打出主动脉的信道。扩大型心肌病变合并左心室收缩不良或无力、和右心室心肌病变(ARVD),容易引发致命性的心律不整,如心室频脉或颤动而导致猝死危险。
至于原发性心律不整,即心脏没有结构上的病变,是在分子结构层次出了问题,主要是基因突变造成细胞膜上的离子信道病变,容易引发致命性心律不整,如心室频脉或颤动而导致猝死危险。如:CPVT(catecholaminergic polymorphic VT)、Brugada、long QT、short QT症候群。
其他原因或者是年轻人的猝死,还包括如心肌病变、心肌炎、瓣膜性心脏病、窦房节或房室传导障碍,胸部外伤、电解质不平衡…等。
有何症状需要注意呢?林中行提醒民众,平常如有容易喘气、半夜需端坐呼吸、疲倦、双脚沉重、胸痛、胸闷、心悸、暂时性失去意识、水肿,就要小心是不是有心脏问题。有些病患在死亡前,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冒冷汗、头晕、昏厥等征兆,但是有些病人没有任何征兆,所以需做好平时预防。
林中行表示,一般预防主要是针对前述的危险因子,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戒烟、增加活动量、摄取少量酒精、减肥等。
关于血压方面,一般治疗目标在小于140/90 mm Hg,慢性肾脏病或糖尿病患者则须小于130/80 mm Hg。糖尿病治疗以饮食控制、运动、药物控制或胰岛素注射为主,治疗目标为糖化血色素HbA1c小于7%。高血脂治疗也是以饮食控制、运动及药物控制(Statin,fibrate)为主,医师会根据病患情况而制定不同治疗目标。
对于特定族群,尤其是心肌梗塞后的病人,他强调,一定要定期接受医师诊疗接受心脏超音波检查,以了解左心室收缩功能。若左心室功能不好,适当药物治疗、甚至在少数病人植入心内去颤器,能有效预防心因性猝死。
家族成员中有猝死或不明原因昏倒病史者,也应更积极定期检查,因为那极有可能是前述心肌病变,原发性心律不整的病人,必要时需做24小时心电图,心脏电气生理学检查,或是进一步超音波或核磁共振来确定诊断。如果前述病人有左心室收缩障碍同时合并有心室频脉,或曾经发生心室颤动而被急救起来,可以考虑设备心脏电击器。可在心室颤动或心室频脉发生时,经由电击救回一命。
林中行最后强调,对于一般大众而言,控制危险因子、培养健康生活习惯是预防猝死的第一步。冠心症是心因性猝死的主因,因此好好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并避免抽烟,可有效减少心肌梗塞发生。在生活习惯上,抽烟及肥胖都会增加猝死机率,情绪上的压力也与猝死发生有所关连。
该文章《心因性猝死》由网友『凉生凉忆i』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