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不适 应提防「胃肠道基质肿瘤」
您可能没听过「胃肠道基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简称GIST)这号恶性肿瘤,但根据中央健保局及台湾癌症临床研究发展基金会数据显示,胃肠道基质瘤是肠胃道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好发于5060岁中高年龄者,台湾目前约有一千七百多位胃肠道基质瘤病友。由于此癌症不易早期发现,且恶性程度偏高,早期仰赖手术切除,目前已有标靶药物可用于抑制肿瘤成长及复发,大幅提高此疾病患者的存活时间。
胃肠道基质瘤并非胃癌或肠癌,且皆为恶性肿瘤
罗东博爱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游介宇医师表示,约六成病灶发生在胃部,三成在小肠,为大肠及直肠,常有民众误以为胃肠道基质瘤是类似胃癌或大、小肠癌等的上皮细胞癌;但其实它是一种很特别的「肉瘤」(Sarcoma)。游介宇主任说明,肠胃道是由黏膜、肌肉与浆膜组成;大众最常听到的胃癌、肠癌等,是最内层会接触到食物或食糜的黏膜组织(上皮细胞)发生病变;而胃肠道基质瘤是位于第二层的平滑肌组织(纺锤状细胞,此部份组织有结点,与肠胃道的蠕动有关),也因胃肠道基质瘤发生在第二层组织,较不容易发现,加上胃肠道基质瘤皆为恶性,肿瘤大小、发生位置及分化恶性程度是诊断与治疗上最重要的预后因子。
游主任表示,胃肠道基质瘤主要发病的原因目前仅能以基因突变解释,而且尚无法确切归纳出哪些人是罹患此癌的高危险群。而由于胃肠道基质瘤早期表现不像一般胃肠道癌症可能会有粪便潜血反应,或是特殊的癌症指标可以检测,甚至如果肿瘤不够突出,在一般内视镜检查下也不容易被检出。多数患者是因肿瘤大到一个程度,产生肠胃道出血或阻塞等症状就诊后才得知,此时往往都已面临肿瘤末期且并发转移了。转移的患者除了努力延缓患者存活时间外,几乎无法达到治愈的目标。但近年来由于电脑断层及核磁共振仪器检查普及,提高了胃肠道基质瘤的筛检率,这可能也是其发生率逐年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早期仰赖手术切除,目前已有标靶药物可抑制肿瘤复发
早年胃肠道基质瘤治疗仅能仰赖医师的巧手来切除肿瘤,但实际上患者约半数以上会复发或转移,且过去仅有四成左右的病人能长期存活。游主任说「近年发现治疗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药物基利克(Glivec),以及应用在肾细胞癌的纾癌特(Sutent)二者同样可以作用在胃肠道基质瘤上,确实明显延长了转移性胃肠道基质瘤患者的存活时间。尽管如此,目前最好的方式仍以手术完整切除肿瘤为主。」
医师解释,目前已有第一线药物给付于恶性胃肠道基质瘤(GIST),来治疗成年人无法手术切除或转移的恶性胃肠道基质瘤。当患者使用第一线治疗无效时,则健保给付使用纾癌特做为第二线治疗,二者皆为口服标靶药物。由于二种药物的作用机转不同,基利克可能出现血球降低及水肿等副作用,而纾癌特则会出现黏膜及皮肤破损和胃肠道症状。
游主任补充,转移性的恶性胃肠道基质瘤患者初次使用第一线药物约八成对药物有反应,但仍有部份病人可能治疗无效。一旦患者开始出现对基利克无反应而病情恶化时,除了传统增加药物剂量的选择外,使用新一代标靶药物纾癌特的治疗,能够广效性地抑制复发的肿瘤,病患可达到65%的临床效益,让疾病获得有效地控制,延长病患的生命。
游医师叮咛,虽然胃肠道基质瘤不是一种与基因遗传有关的癌症,但若民众经常出现肠胃不适,如腹痛、恶心或呕吐、易饱足感、体重减轻、甚至于肠胃道出血或阻塞等症状,不妨尽快至医院接受详尽的检查,如不幸罹患胃肠道基质瘤,则需耐心配合医师指示接受治疗。虽然所有的胃肠道基质瘤都应被视为恶性肿瘤,只要谨慎的追踪及适当的治疗,仍然会有很好的治疗成绩。
该文章《肠胃不适 应提防「胃肠道基质肿瘤」》由网友『空无一人』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