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清波入画来(碧水清波入画来图片)

生活知识 2025-04-25 06:33生活知识www.buyunw.cn

湖南的一大水库桂阳:碧水清波入画来

红网时刻讯,5月22日(通讯员 谭剑 李卓林 欧阳勇军)在桂阳县舂陵江镇飞仙社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展现在眼前:镇村干部和村民共同开展“清河行动”,清理河边垃圾和漂浮物,岸边村民喜笑颜开。这是桂阳县近年来大力推行河长制,保护水环境、呵护水生态的一个缩影。

桂阳县位于郴州西部,拥有大小河流90条。舂陵水系是湘江的一级支流,全长302公里,流域面积广阔。欧阳海水库位于舂陵江的中下游,是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灌溉面积达到72.7万亩,是湖南省的第三大灌区。

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由于矿业无序开采,桂阳面临干旱、水涝、水污染等严重问题。面对复杂的水情,水环境治理建设难度较大。自从推行“河长制”以来,桂阳县建立了一套“县乡党政领导、三级河长管理”的责任体系,对河库进行划界,实现了每条河流、每个河段都有人负责。全县共有476名河长上任,其中包括县级河长13人、乡级河长148人、村级河长315人,实现了常态化巡河。

在巡河过程中,如果发现任何问题,桂阳县建立了常态化工作督查机制,实行“一季一督查、一季一通报”。针对影响河湖水质的问题,河长办会发出督查通报、督办函和任务清单。桂阳县还改变了以往多部门各自为战的局面,建立起水治理“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水利、环保、城建、自然资源等部门协同合作,对河道垃圾清理、岸线利用整治、非法电鱼整治等开展集中行动。

不仅如此,桂阳县还抓住了重点难点,全面推进河湖“清四乱”工作。在舂陵江和欧阳海库区,由于传统发展理念和历史原因的影响,围库和网箱养殖成为常态。拆除围库成为“清四乱”工作的重中之重。县委、县下定决心,措施坚定,强力支持,一抓到底。最终,经过努力,欧阳海库区208处“四乱”问题全部整治到位。

如今的桂阳,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拆除围库后,资金被安排用于整治工作、新建道路和饮水工程等,解决了当地群众生活生产的难题。舂陵江畔的村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的家园变得越来越美好。水质清澈、景色宜人的桂阳碧水清波已成为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出勃勃生机。

桂阳县通过推行河长制、建立水治理“群防群治”工作格局、抓住重点难点开展“清四乱”工作等措施,成功改善了水环境、呵护了水生态。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画卷正在桂阳徐徐展开。重塑桂阳水乡:从湖藕种植到全民巡河的绿色行动

为了推动欧阳海库区两岸农民的收入增长,改善水生态环境,该县大力投资,在乌市渔场、舍市渔场、仁义渔场及仁义镇下源村试点种植了35万平方米的水生植物湖藕。这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还引领村民走向了产业转型之路。

在仁义镇,副镇长彭跃以行动支持农户发展。他为贫困户朱任直提供担保,帮助他获得油茶树苗,并请来县移民局技术人员为其提供培训,攻克产业转型中的技术难题。朱任直感慨地说,他是下源村第一个拆除围库的人,现在日子越过越好,感谢党的关怀。

在桂阳县,一场全民参与的“水更清”行动正在上演。村民陈长春只要有空就会来到河畔清理河道,他的热情和干劲感染了周围的人。在舂陵江镇飞仙社区,一支由老党员、留守老人自发组成的义务巡河队定期清理河道垃圾,他们的付出让河水一天比一天清澈。

陈长春表示,以前舂陵江河水曾因采沙场而泛红,但现在采沙场已关停,民间河长的加入让水质明显改善。为了宣传爱水护水知识,桂阳县开展了“河长制”工作五进活动,并组织了河湖卫士志愿服务行动。在广泛宣传下,一大批“民间河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已有120余人。

为了更好地唤起公众对湿地环境保护的意识,该县还在县文化园内建成了舂陵国家湿地公园宣教中心。如今,“爱水护水从我做起”已成为桂阳市民的共识。经过第三方机构检测,舂陵江水质的72项指标连续6个月达到二类水质标准。

走进桂阳,你会被那如诗如画的景色所吸引。悠悠舂陵江,碧水清波,如玉带穿山而过,美不胜收。在这里,人们不仅种植湖藕促进经济,还积极参与到护水行动中,全县总动员,共同保护这片碧水清波。

如今的桂阳,不仅是湖藕的故乡,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见证。从湖藕种植到全民巡河,桂阳正在经历一场绿色的变革,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Copyright@2015-2025 不孕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