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值得收藏的古老椅子(居家必备:椅子的历史)

生活知识 2025-04-25 06:24生活知识www.buyunw.cn

在北朝时期的造像碑上,僧人坐在椅子上的雕像引人注目。在此之前,虽然尚未出现明确的椅子画像,但壁画中已经展现了各种垂足高坐的坐具。在佛本行和本生故事图中,不乏椅子、坐凳以及束腰高登(筌蹄)等垂足坐的图像。这些垂足高登的图像在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中也屡见不鲜。这些频频出现在佛教石窟寺中的垂足高坐坐具,揭示了它们与中国佛教传播之间的紧密联系。它们不仅仅是日常家居的革新,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经由西域传入中国。

其中,克孜尔石窟第38窟的本生壁画中的椅子图像,为我们提供了直观的物证。同样,敦煌莫高窟第275窟月光王本生壁画中的束腰圆凳图像,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高足坐具的接纳程度。

垂足高坐的高足坐具在社会上的流行,到唐代愈发强烈。它们不仅与传统席地起居家具分庭抗礼,更渗透到宫廷和官员的日常生活中,呈现出替代传统家具的趋势。高元墓壁画中,原本汉末至北朝墓室壁画中描绘的墓主人坐在床榻上的标准程式,已被坐在大椅子上的新图像所取代。这表明当时高级官员家中已经开始重视椅子这种新式高足坐具。反映宫廷生活的传世绘画中,也出现了装饰华美的矮圈椅等垂足坐的家具。韦氏家族墓壁画中,还有围在大桌旁坐在长凳上宴饮的图像。这些图像都反映了新型家具在社会上的使用情况。

五代时期,椅子的使用更加普遍,与各种高足家具如高桌、圆凳、屏风、高脚床等一起,完全取代了传统的席地起居家具组合。在顾闳中所绘的《韩熙载夜宴图》中,生动地描绘出这样的生活情境。

到了北宋时期,椅子的设计逐渐进步,造型更加简洁实用。在河北巨鹿宋城遗址发现的北宋木制桌椅实物标本,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材料。这把木椅造型简洁,没有繁琐的装饰,更加适应家居使用。北宋的墓室壁画中经常出现椅子的形貌,更多出现于一般民众的墓葬之中,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椅子使用的普及程度。

这些历史背景和文化变迁,使得椅子等高足坐具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逐渐上升,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的流行和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交融。河南登封北宋李守贵墓壁画中的桌椅时光

回溯到宋代宫廷,椅子已然是当时的主要坐具。在清宫旧藏的历代帝后图中,有宋仁宗皇后像,这幅作品出自当时画院大师之手,绘制的可能是仁宗曹皇后。画中皇后端坐在装饰华美的椅子上,其前设有踏脚床子,尽显皇室尊贵。

《宋仁宗皇后坐椅图》不仅是皇室生活的写照,更是时代风尚的缩影。在传世宋高宗书的《女孝经》马和之补绘的图中,皇后同样是坐在设有脚床子的椅子上,彰显了当时椅子在宫廷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赵伯驹所绘的《汉宫图》,虽名为“汉宫”,实为宋代宫廷的写照。殿内正中是宝座,两侧排列大椅子,前有脚床子,椅子上的红色椅袱更添富丽堂皇。

不仅在宫廷中,当时的北方地区辽墓中,也多有家居桌椅的图像。河北宣化的辽墓中甚至随葬有木制的桌椅实物,这些桌椅的桌脚和椅脚较矮,桌上常摆放内盛食物的瓷食具,反映了当时民间的生活场景。金朝的墓葬中亦如此,墓室壁画绘有桌椅图像。这些考古发现都表明,宋、辽、金时期,椅子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用坐具。

到了元朝,家具中的桌椅继续发展,墓室壁画中还常绘有交椅。明朝时期,在承袭前代家具的基础上,木制垂足高坐的家具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峰。虽然明墓中不再随葬真实桌椅,但在田野考古发掘中,明墓出土的家具木制模型却十分精致。这些模型真实反映了明式家具中椅子的造型特征,且因墓葬纪年明确而颇具学术价值。如上海肇家浜路明万历十七年潘允徵墓木椅模型和苏州枫桥凤凰墩明王锡墓木椅模型都是难得的实物资料。

谈到老式椅子,它们不仅仅是家中的一件老物件,更承载着时代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老式椅子用处广泛,不仅是坐具,更是家具文化的一部分。它们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事,是家庭情感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喜欢这些老式椅子,不仅是因为它们的实用性,更是因为它们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以上是本期内容,如果您喜欢,欢迎点赞、评论和关注。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让我们一起在老式椅子的故事中,感受家的温暖和文化的魅力。)

Copyright@2015-2025 不孕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