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大解密:过敏、皮肤痒,到底能不能用类固醇药膏?
类固醇:了解与用药安全的平衡之道
在众多药品中,人们常常会碰到一个耳熟能详却又充满恐惧的名词类固醇。很多人会在领药时询问:“这个药(膏)含有类固醇吗?” “能不能不吃类固醇?” “类固醇对身体有害吗?”等等问题。这种恐惧源于不了解,而由于不了解,许多人会排斥使用它。今天,让我来分享一个关于类固醇的小故事,带你走进类固醇的世界。
在我们的身体里,每天都在制造一种叫做肾上腺皮质素的“内生性类固醇”。这种贺尔蒙由我们的肾上腺皮质生产,是我们身体里众多贺尔蒙的一种。肾上腺皮质素的功能非常丰富,它参与调节血压、减缓免疫发炎、代谢蛋白质、葡萄糖以及脂质等。尤其是在身体面临紧急状况或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这种贺尔蒙的分泌量会增加,以应对紧急需求,因此又被称作“压力贺尔蒙”。
而外源性类固醇(药品)的使用,则是在医师经过临床判断后,认为有必要时才使用。它的使用原则应是“当用则用”。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刀子,平时不应该随便使用;但在必要时,一定要用在刀刃上,绝不能滥用。有些民众在被蚊子叮咬或伤口流血的情况下也使用类固醇药膏,这种做法在不对的时候使用可能会影响免疫。例如,在伤口上应该使用抗菌抗感染的药膏,但如果使用了抑制发炎反应的药膏,可能会使伤口情况恶化。
林志益药师强调,正当使用类固醇的时机,通常都是利大于弊。民众应该注意的并非类固醇本身,而是过量滥用的问题。例如,在急性全身过敏时,施打类固醇能够稳定过敏,避免更严重的病情进展。类似这样的情形,都应回归到“当用则用、不必滥用”的原则。
对于使用类固醇药膏,有许多人担心其副作用,如水肿、皮肤变薄、萎缩、血管扩张等。其实这些症状与使用的剂量和使用时间长短有关。剂量过高、使用时间越长,发生副作用的机会自然会越高。在使用类固醇药膏时,应选择合适的强度(分为超强效、强效、中效及弱效四级),根据身体不同部位的角质层厚度、年龄等生理状况差异来选择合适的药品。
在使用类固醇药膏前,建议经药师咨询或医师开立处方使用,以确保安全有效。要想安全有效地使用类固醇,需要病患与医师之间的良好沟通配合。在医师的治疗下,应定期定量的使用并回诊追踪病情。擅自停药反而可能引起危险,这是民众值得注意的地方。
《药师大解密过敏、皮肤痒,到底能不能用类固醇药膏?》这篇文章旨在帮助民众了解类固醇的真相和使用注意事项。面对类固醇这样的药品,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它,既不过度恐惧,也不滥用乱用。在医师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才能确保安全有效。由网友『身边沦陷』投递本站,仅供参考,读者需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