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售问题多监管须跟上(百姓关注说说网购那些事⑦)

生活知识 2025-04-17 21:47生活知识www.buyunw.cn

在社交平台上,网购预售已经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之一。对于那些热衷于网购的消费者来说,预售模式似乎带来了不少困扰。明明没有现货却标注为预售,下单后长时间等待不发货,预付款还不予退还,这些现象让网购变得不再那么省时省心。

家住重庆的陈女士就是一个例子。她看中了一件预售的连衣裙,却因为未能及时支付尾款而失去了购买机会,而且支付的预付款也无法退回。这种先付预付款再付尾款的预售模式,让消费者在购物时不仅要关注商品本身,还要定时支付尾款,这无疑增加了购物的复杂性。

广东省深圳市的读者王先生也反映了他的困扰。他购买预售商品后,长时间不知道发货时间,心里总是没底。有时候,商家甚至要求消费者等待45天才发货,对于这样的做法,消费者往往只能得到机械性的回复,让人感到无助。

近年来,网购预售逐渐成为电商青睐的销售模式。商家之所以喜欢这种销售方式,是因为预售能让其提前了解市场动态,避免盲目备货,还能提前收回一部分货款。一些店铺甚至希望通过预售实现“饥饿营销”,从而提升商品价值和利润。

网购预售模式也存在诸多问题。商家设置不公平的格式条款,如不退换商品、不退预付款等;事先承诺的发货时间到了却不予履行;因预售数据不佳而单方面撤单,让消费者承担试错成本;商家未明确标注是“预售商品”,让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下单等等。这些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引发了消费者的不满。

对此,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电子商务法研究中心主任薛军表示,商家在预售过程中有义务向消费者明确具体的预售规则。消费者在面对预售模式时,也需要擦亮眼睛,避免掉入圈套。

面对网购预售存在的风险,消费者应如何维护自身权益呢?律师陈若剑表示,商家单方面延期发货甚至取消发货的行为属于违约,而未标明预售信息的行为则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消费者应保存好购物凭证、聊天记录等相关证据,一旦出现问题,可向网络平台或监管部门投诉,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消费者在选择网购预售商品时,也要理性看待自身需求,谨慎选择。了解商家的资质、规模、发货时间、商品情况等,都是非常重要的。监管部门也需要引导电商平台承担监管责任,规范包括预售在内的各种商业模式,以促进网络零售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网购预售虽然给商家带来了便利,但也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少困扰。在购物过程中,消费者要保持警惕,理性消费,同时相关部门和电商平台也要加强监管,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上一篇:做爱时间只有一至三分钟啊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不孕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