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洗手方式,让你远离疾病
洗手,一个看似简单的日常行为,却关乎我们的健康大计。据中国疾控中心肠道传染防治所研究员、消化疾病专家冉陆的指出,我国每年有约8.36亿人次患腹泻,而正确的洗手方式能显著减少这一数字。尽管现在人们洗手的次数有所增加,但仍然存在一些亟需改进的地方。
你真的会洗手吗?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陷入了洗手的误区。即使是我们每天进行的看似简单的洗手,也存在许多细节需要我们去关注。洗手不仅仅是把双手打湿,抹上洗手液,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那么简单。关键在于如何干手,因为这一步同样关乎我们的健康。
想象一下,在商场或餐厅洗完手后,使用烘手机吹干,却可能让细菌增加七成。这是因为烘手机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风和温度,但温度往往达不到高温杀菌的程度。加之洗手间一般比较潮湿,湿热环境下反而容易滋生细菌。干手时细菌可能被吹到手上,导致越洗越脏。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干手呢?专家建议,出门时带上一包一次性干纸巾,是不错的选择。擦手纸比面纸更适合擦手,因为擦手纸是用再生浆制作而成,质地坚硬,吸水性很强。而面纸则主要用于擦拭脸上的汗水或油渍。
除了干手方式,洗手液的选择也很重要。洗手液分为普通洗手液和消毒洗手液两大类。普通洗手液主要起到清洁去污的作用,而消毒洗手液则含有抗菌、抑菌或杀菌的有效成分。大家在选购时,应注意产品包装上是否注明生产企业的信息、执行标准、产品等级、生产日期等。消毒洗手液的酒精含量应超过60%,才能有效杀菌。
正确的洗手方式是我们远离疾病的关键。从选择正确的干手方式到选择合适的洗手液,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我们的健康。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真正学会如何正确洗手,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湿纸巾在手,清洁是方便了,却也可能暗藏隐忧。那些习惯用湿纸巾代替洗手的人们,或许未曾意识到,便捷背后潜藏的健康隐患。
湿纸巾成分复杂,一些产品含有丙二醇等低毒化学溶剂。长期依赖湿纸巾擦手,这些成分可能通过手部接触食品而进入体内,带来安全隐患。对于皮肤敏感的人群,更可能出现过敏反应。专家提醒,湿纸巾并不能替代传统洗手,其化学成分可能对皮肤微环境造成影响,导致皮肤表面脂水比例失调和角质细胞分解。但在应急情况下,湿纸巾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清洁手段。
选购湿纸巾时,需留心其成分及标准。优质湿巾应采用无纺布为原料,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应达到标准。应避免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银、铜等金属及合成活性剂。
至于洗手液加水使用,这种做法同样不可取。洗手液中的抑菌、消毒成分和活性剂都是经过科学配置的,若加水使用,会破坏其原有的功效。而一些人在房事之前未洗手习惯,也可能导致性病传播。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保持手部清洁都是必要的。
正确洗手至关重要。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用肥皂持续搓揉至少20秒,然后用流动水冲洗15秒以上。而涂抹护手霜前更要确保手部清洁,否则护手霜的油脂可能促进细菌繁衍。
针对不同人群的手部护理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护手霜。白领一族可选用含草本物质的护手霜,保持双手柔嫩;常做家务的人则可选择含有“天然果油”的护手霜,修复手部肌肤。
保持手部清洁关乎健康,不可大意。从选择湿纸巾、使用洗手液到涂抹护手霜,每个细节都应注重科学和健康。让我们养成正确的洗手习惯,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