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慢+脑筋不灵光=失智症前兆
当步伐放缓,健康警报响起,特别是可能预示着未来失智风险的增加!研究发现,对于年长的健康人群,尤其是那些步入花甲之年的人,步态缓慢(每秒行走距离少于0.6公尺)和认知问题可能是运动认知风险症候群(MCR)的标志。这样的个体在未来患失智症的风险是其他人的两倍。更令人警醒的是,帕金森氏症患者在行走中展现出的步伐特征,也为失智症的早期诊断提供了线索。
不同于一般健康人群,帕金森氏症患者常常伴随着五大症状:行进节奏紊乱、步伐速度缓慢、步伐变化大、步伐不对称以及姿势不统一。这些症状在日常生活中的行走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一项由纽约耶希华大学爱因斯坦医学院发表的研究,涉及五大洲17个国家的26,802名60岁以上老人,他们对步行速度和认知功能进行了长期跟踪测试。结果发现,步行速度较慢并伴有认知障碍的人,未来患失智症的风险明显增高。这一风险是其他人的两倍,且不分男女。而学历较高的人出现上述症状的机率相对较低。
除了上述研究,英国纽卡索大学也对帕金森氏症患者进行了深入的行走测试,发现步伐慢并伴有认知障碍的人可能是失智症的前兆。这些帕金森氏症患者的行走测试结果表明,他们相对于健康人更容易出现行走节奏紊乱、步伐慢等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认知功能相对于正常人也有所下降。
专家指出,对于血管性失智症患者来说,步态的变化尤为重要。如果大脑运动中枢出现血管病变,会导致肢体无力和步态不稳。而对于早期阿兹海默症的患者来说,虽然可能出现短期记忆减退,但日常生活活动功能通常不受影响。通过观察步态和认知功能的结合变化,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和诊断失智症的风险。
为避免脑部病变的风险和智能继续下降,我们应该从日常生活习惯入手,如改变饮食、调整作息、避免脑部撞击和外伤等。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和胆固醇等三高疾病也是降低风险的关键。
步伐的细微变化可能是健康的重要信号。通过观察步态并结合认知功能的测试,我们可以更早地发现失智症的迹象,为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延缓病情的恶化和发作。相较于阿兹海默症患者的无法掌控的预后状况,那些因脑血管病变导致的血管型失智症患者则相对更为幸运。他们有机会通过调整日常生活习惯来减缓病情发展和避免智能进一步下降。这其中,改变饮食习惯和作息规律是首要的。
想象一下,一个失智症的预警信号:步伐迟缓,思维变得不再敏捷。这并非只是岁月的无情,很多时候,它可能是生活习惯悄然改变的前兆。那些与我们紧密相连的日常行为走路的速度、思考的敏捷性或许就是反映我们身体真实状态的镜子。如果我们对这样的变化稍加注意,也许就能及时察觉身体的微妙变化。
幸运的是,对于那些因脑血管病变导致的血管型失智症患者来说,预防和改善的主动权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避免脑部的撞击和外伤,防止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等“三高”疾病的侵袭,这些措施都有助于降低再次发生脑部病变的风险。调整饮食习惯和作息规律,更是预防和改善病情的关键所在。
这篇名为《走路慢+脑筋不灵光=失智症前兆》的文章由网友『空虚扰我』至本站。文章中的观点未经本站核实,因此仅供参考。我们鼓励读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研判。如果您认为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我们也希望这篇文章能引起大家对健康问题的关注,让我们共同关注失智症这一社会问题,并采取措施预防和改善这一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