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口均衡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
人口发展,牵动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业。在这个历史性议题上,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宋健教授给出了深刻的见解。
对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核心,宋教授指出,中国的人口转变历程独具特色,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发达国家几百年才完成的任务。当下中国面临人口总量负增长和快速老龄化的双重挑战,我们必须理解人口增长并非等同于人口发展。人口系统包含众多要素,如总量、素质、结构和分布等,它们与社会经济文化、政策法规制度等紧密相连。长期均衡发展是人口发展的目标,关键在于保持各要素之间的均衡与和谐。
中国式现代化与人口发展紧密相连。宋教授强调,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形势,我们必须积极应对,将人口再生产类型与人口素质有机结合。尽管中国人口已经进入负增长阶段,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口规模仍将保持巨大。如何利用这一优势,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我们需要转变视角,将人口视为资源而非负担,充分利用其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和内需市场。
在人口负增长的新形势下,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宋教授建议,要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实施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国家战略。通过部门联动,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解决婴幼儿照料问题,建立普惠托育服务体系。要采取质量替代策略,以高质量发展替代数量取胜,将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在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的背景下,还需要老年的界定方式,逐步完善延迟退休制度,使老年人在数字生活中继续贡献智慧。
谈及“人口红利”,宋教授表示,“人口红利”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与人口规模或结构紧密相关。在人口转变过程中,“人口机会窗口”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收获“人口红利”的机会。中国正是抓住了这一机遇,通过劳动密集型就业和全球制造业的崛起,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宋教授的见解深刻而富有前瞻性。面对复杂的人口形势,我们需要深入理解人口发展的内涵与外延,充分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我们也要关注个体的需求与发展,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确保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人口与经济的和谐共生,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业不断向前。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趋势日益显著,总人口抚养比的逐渐上升,我们传统意义上以人口规模和结构为基准的“人口机会窗口”正在慢慢关闭。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束手无策。实际上,通过有效开发老年人群的资源,我们有机会收获丰富的“老年红利”。
当下,虽然我国的“人口红利”有所减弱,但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发展动力减弱。相反,“人才红利”正在逐步形成,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人口不仅仅是数字的增长,而是无数个体的集合,其发展包含着更丰富的内涵。
在人口与经济的互动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如何通过开发人力资源来创造新的“人口红利”,更要尊重人口自身的发展规律,让每个人都能在其生命周期内充分发挥其价值。
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人口与生态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保护我们的青山绿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建设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过程中,我们要尊重每个家庭及其成员的意愿和需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推动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利用人口资源,助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实现人口与发展的双赢。
正如《》所言,面对新的社会形势,我们需要新的视角和策略。让我们共同努力,把握人口发展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共创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