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努尔获补助背后的故事
希努尔(现今的雪松发展)自2018年起频繁获得补助,这背后涉及控股股东与地方之间的合作以及随之而来的监管争议。以下是关于这一事件的主要脉络。
一、合作背景与协议承诺
回溯至2018年1月,希努尔的控股股东雪松文投与诸城市签署了《诸城恐龙大世界旅游项目投资协议》。该协议约定雪松文投或其关联方将开发恐龙主题的文旅项目,并以“奖励、补贴”等形式返还土地出让金等费用,总金额不低于6亿元。为了实施这一项目,希努尔成立了全资子公司诸城松旅作为主体。
二、补助发放与资金规模
在2018年7月至11月期间,诸城松旅分三期收到了诸城市财政局拨付的旅游产业发展奖励资金,累计高达5739.44万元。此后,从2019年至2020年,该公司继续获得多笔补助,包括数笔千万级别的资金。截至2020年,单年的最高补助金额甚至超过了希努尔在2017年的全年净利润。
三、会计处理争议与监管处罚
希努尔将获得的补助计入“营业外收入”,以此直接提升利润。证监会的调查发现了以下问题:补助的实质是土地出让金的返还,这与资产相关,应分期计入递延收益,而不应一次性确认为当期利润。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违规,未充分披露补助与协议之间的关联性,导致2018年和2019年的财务报告虚增利润,构成虚假记载。基于这些,证监会于2022年6月对希努尔进行了行政处罚。
四、利益关联与风险争议
补助的发放与雪松文投的投资协议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招商承诺企业投资财政返补”的闭环。虽然地方意图通过补贴推动文旅产业的发展,但这种依赖补助以及会计合规性的隐患被揭露后,市场对政企合作模式的可持续性产生了质疑。这一事件不仅关乎希努尔自身的发展,更引发了关于政企合作模式和监管机制的广泛讨论。在此背景下,希努尔未来的发展以及其与地方的关系将如何调整,仍有待市场和各方的进一步观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