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出物全喝为好
为了深入理解并解答关于中药煎得的汤液中碗底出现的泥糊样沉淀物的处理争议,将重点介绍黄连与甘草共煎的情况。现代科学研究揭示了黄连主要成分为黄连素等生物碱,而甘草的主要成分为甘草酸、甘草次酸等酸性物质。这些成分在煎煮过程中可能形成难溶于水的盐或复合物,导致汤液混浊并产生泥糊状物。
在中医药的煎煮过程中,有时我们会发现碗底出现了泥糊状的沉淀物,这让许多患者产生疑惑,这些沉淀物是否应该被弃去?特别是在黄连与甘草共煎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黄连与甘草是中医药中常见的两味药材。现代科学研究显示,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黄连素等生物碱,而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甘草酸、甘草次酸等酸性物质。这两类物质在水中具有较好的溶解度,因此在煎煮过程中能从药材中溶出。当这两种药材共同煎煮时,进入水中的黄连素和甘草酸有可能相互反应,形成在水中溶解度较小的盐或复合物,这些微粒状固体悬浮在煎液中,使煎液变得混浊。若放置冷却,这些微粒可能沉淀到碗底,形成泥糊状物质。
实验表明,当甘草的用量较大时,与黄连共煎所得汤液放置后,上清液的苦味会减轻,但抑菌效果会大大降低。这表明,具有抑菌作用且味苦的黄连素,很大一部分被沉淀在碗底。对于含有黄连和甘草的处方,如果在煎煮后碗底出现了泥糊状物,我们应该珍惜这些沉淀物,因为它们可能富含药效成分。
正确的做法是将泥糊状沉淀物再次加水搅混,然后将此混浊液服下。这种做法在许多含黄连和甘草的著名中医药方剂中都有体现,如《伤寒论》中的黄连汤、《保命集》中的芍药汤等。
对于其他中药方剂,如果一个处方中含有生物碱类成分的中药和有机酸类成分的中药,那么在共同煎煮后所得的药液中,碗底出现的泥糊状物同样应该被再次服用。因为这些难溶于水的物质可能是药效成分的一部分。
虽然古代医家可能尚不完全清楚哪些化合物可能产生水中难溶解的物质,但在临床实践中已经注意到不能轻易去除所产生的沉淀物。他们采取的办法之一是药液过滤,目的就是为了让沉淀物进入药液供服用。即使到了现代,这种方法仍然被沿用。
我要强调的是,养生是一条漫长的路,越早开始,受益越多。中药的煎煮和服用是养生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服用中药时,我们应该尽量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并按照科学的方法去煎煮和服用,以确保药效的最大化。
了解更多关于中医养生的常识,请进入中医养生栏目。我们也应该注意怎样煎煮中药才科学,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中药的疗效。